学者将因果关系分为四种:绝然的因果关系,必然的因果关系,或然的因果关系和偶然的因果关系。⑵可见,在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的探讨中,我们总是回避不了条件这个概念及其 ,而是已经被其利用;从主观上看,甲也许应想到乙在情急之中穿越有车辆来往的国道会很危险而没有预见,甲也许已经预见到了前述危险而轻信前述危险不会变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650.html -
了解详情
溯责禁止 自18世纪末期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勃兴,因果关系概念在刑法学理中逐渐受到重视。但是早期的因果关系过于受自然科学的影响,且局限于杀人罪,至1860年 ,1885,S.17。 [9]参见[德]李斯特、施密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89页。 [10]Frank,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39.html -
了解详情
甲此前半小时曾有超速行驶行为,但该案中的因果历程并不能满足禁止超速这一保障他人生命健康之安全的注意规范的保护目的,其行为与他人死亡结果之间不具有 ,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刑法理论对类似上述案件往往没有结合交通过失犯的本质及其如何理解适用加以解释,而仅仅作为客观构成要件内容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而且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1.html -
了解详情
,但由于不具有任意性,只能作为未遂犯处罚。 设例3中,E的脱离行为切断了与D脱逃行为的因果关系,成立共犯的脱离,加之具有任意性,作为中止犯处理。 设例 条规定的未遂包括障碍未遂和中止未遂,障碍未遂就是我国刑法中的未遂,中止未遂就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中止犯中着手后中止的情形。在本文中,若不做特别说明,未遂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50.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事后的意思联络而共同实行犯罪,让后行为人对自己参与之前的行为及结果承担责任,也有违刑法中的个人责任、行为责任原则;现在完全犯罪共同说不再得到支持,以此为 责任的一般原则,不应让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果性)的结果承担责任。参见[日]西田典之:《刑法总论》,弘文堂2006年版,第31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30.html -
了解详情
,就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又批评认为,上述案件中,法院事先未查明各自的因果关系,就悄悄肯定过失共同正犯的成立进而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因而存在缺陷。 行为人的过失责任,而不能追究与火灾结果的发生之间并无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的负责运输、仓储的行为人的过失责任。 《交通肇事共犯解释》之所以广受诟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873.html -
了解详情
,就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又批评认为,上述案件中,法院事先未查明各自的因果关系,就悄悄肯定过失共同正犯的成立进而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因而存在缺陷。 行为人的过失责任,而不能追究与火灾结果的发生之间并无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的负责运输、仓储的行为人的过失责任。 《交通肇事共犯解释》之所以广受诟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659.html -
了解详情
而坠楼身亡,被害人死亡与犯罪人的犯罪暴力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故以强奸(致死)罪和盗窃罪而合并判处无期徒刑。(26) 在案例3中,法院虽然在判决书中 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99页。 (33)参见吴玉梅:《德国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7、255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393.html -
了解详情
有三:公害犯罪的出现、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学说的困惑、统计科学和概率论方法在认知实践中的成功运用。[18]由于公害犯罪的因果关系往往难以用现代 [C].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12. [7]林东茂.危险犯与经济刑法[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15,37. [8]舒洪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886.html -
了解详情
,是在承认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和条件说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又将其冷静地搁置一边,使其仅仅成为刑法学专业性思考的一个必要的前提,而非核心问题。 的思考[J].政法论坛,2003,(6):16. [26]吴玉梅.德国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122. [27]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38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