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因时间之经过而产生损害赔偿之债,德国以及台湾地区民法典中所规定的旅客的时间浪费损害赔偿请求权即为其典型。德国民法典第651条第二项规定, 细则”。北京市工商局也于2001年3月15日推出旅游合同的示范文本。[80]台湾民法典第247-1条规定:“依照当事人一方预定用于同类契约之条款而订定之契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38.html -
了解详情
者的意思表示、登记申请及出让人同意登记的意思而产生[40].前述克鲁特尔教授也指出,1873年德国民法典起草时接受萨维尼的意见,其第一号理由就 出版社,1997。[3]赞同物权行为理论的代表性学者及其著作如孙宪忠著:《德国当代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否定物权行为理论的代表学者及其著作如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69.html -
了解详情
侵害请求权,即所有权有继续受妨害之虞的,可以提起停止妨害之诉。[15]《德国民法典》,又规定,他物权准用关于所有权保护的规定,[16]占有人得基于占有 ,若物上请求权适用消灭时效,则将造成一个无法恢复支配圆满状态的物权,从而产生畸形的物权,一方面所有权人不能请求所在地有物权的返还,另一方面占有人(用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15.html -
了解详情
物质实体为基石构建了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产法体系,并对后世大陆法系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大陆法系国家虽以法典为工具实现了法律极端 。“不动产成为(法国)物权法的核心”,[26]单从条文数量的分布上衡量,德国民法典中的不动产制度较之动产制度已显然取得优势地位。[27]从物权法的内容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47.html -
了解详情
让与事实这一情形,对其利益保护之不力,显露无遗。为对此做出补救,《德国民法典》特设第407条,明定不得以上述规定对抗善意(不知让与之事实)的 即已明确其适用顺序,那么优先适用的条文就会废止对立的条文,从而避免“碰撞漏洞”的产生。事实上,这就是经院主义惯用的辩证方法。例如,在物权变动方面,法国法系采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12.html -
了解详情
”。[6]由康德(Kant)创立的伦理人格主义哲学,对法典制定者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萨维尼(Savigny)正是基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思想,继承了 两种法人形态的作用也同时被彰显了出来。 2.各国法人分类之异同自《德国民法典》正式区分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之后,此种法人分类方法很快被大多数国家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38.html -
了解详情
不利于法律交往。[12] 2.《民法通则》中有关法律行为概念的变造是错误认识德国民法理论有关“法律交易”与“法律行为”的结果。 这一观点是米健教授于2004年 就不可避免了,而本来在《德国民法典》中存在的实体规范概念即法律交易反而被忽略了。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对法律交易理论上产生诸多混乱的根本症结就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77.html -
了解详情
的只是一张空白委任状,于是有人考虑用某种方式予以限制,不当得利类型化理论由此产生。在不当得利的类型化中,除给付不当得利外,权益侵害不当得利受到学者 年版,第235页。 [19] 见《今晚报》1995年5月28日。 [20] 《德国民法典》第816条规定:“Ⅰ 1.无权利人就标的物进行处分,而该处分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09.html -
了解详情
系统理论的提出及物权制度在立法上的定型这一任务,则是由1900年《德国民法典》完成的。 物权的“概念”与物权的“观念”是不同的。 物权的“观念”,是 当这种占有关系被奴隶制国家赋予强制力时,人类社会最初的法律意义上的物权关系就产生了。而从社会学更为广阔的角度出发,学者对于物权尤其是所有权的起源及其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06.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消灭互为条件。也就是说,当用益权人对所有权人的请求权发生消灭时,则产生登记占有变更(Buchversitzung)。 2.用益权的效力 用益权的效力可以 住宅地上权人所按份享有的为地上权,而非土地所有权。 与《德国民法典》同时代的《瑞士民法典》则没有“限制的人役权”的概念,而是把居住权作为“其他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