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的忧虑,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从绑架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及新刑法的规定看,大致可将其犯行为分成三种类型:其一是中 绑架的目的在于勒索他人钱财,而绑架则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一种手段。我国刑法和单行刑法中,对犯罪手段相同而犯罪目的不同的行为,往往以目的不同来区分犯罪的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64.html -
了解详情
恶意透支,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的 一种意见认为,应当按照199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以恶意透支5千元以上为数额较大,恶意透支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41.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界各执一词,司法解释也避而不谈,可谓悬而未决。日前,笔者在办案过程中,再次遇到这一问题,故而旧话重提。关于贪污罪既、未遂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贪污罪 财物,也即为犯罪未得逞。从《刑法》383条之规定来看,是把犯罪分子实际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数额作为规定量刑尺度的重要依据,将犯罪结果作为贪污既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23.html -
了解详情
上分析,欺诈诉讼与诈骗罪中的常见行为对法益的侵害没有实质区别;从构成要件符合性上分析,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违法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 、人民团体印章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有指使他人作伪证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307条第1款的规定,以妨碍作证罪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导出的结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98.html -
了解详情
,以非法修改和伪造数据作为手段,这类犯罪具有两个特征:首先它是以非法占有财产为目的,其次它必须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犯罪目的,因此人们往往把它视为牵连 帐户的财产。因此笔者认为,在刑法中应当作两个修改:(1 )运用结合犯的理论在刑法中规定:通过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篡改和删除数据,直接窃取他人财产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65.html -
了解详情
所得的洗钱行为”规定为犯罪。我国立法机关于2006年6月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将《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关于洗钱罪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但仍与《反腐败 腐败犯罪的力度,如规定:(1)腐败犯罪中的明知、故意或者目的等主观要素,除非本人能证明不存在这些主观过错,推定为具有明知、故意和非法占有、为他人谋利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70.html -
了解详情
财物,而不包括他人放置在身边随时可控或者他人因暂时离开而留下的但是可以推定为他人占有的物品,也不包括窃取大宗物品。其三,被害人要素。被害人必须是自然人, 八)》草案第一稿关于盗窃罪修改所增加的行为方式中,只有入户盗窃和携带凶器盗窃两种,而没有扒窃的规定。2010年12月20日公布的《刑法修正案(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7446.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完善性建议。 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立法现状 (一)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范围 在梳理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之前,有必要对本文 信息,再以此作为要挟手段向被害人强索公私财物,如果既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也实现了非法占有目的,可以实行并罚,目的在于防止这种虚假恐怖信息在更大程度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873.html -
了解详情
、数量上偷梁换柱后抬高价格,远远超出实际消费的合理价格,利用被害人在女友面前要面子的心理,获取非法利益。这种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消费活动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欺骗, 女的行为特别是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究竟如何予以刑法评价?根据我国《刑法》第26条、第27条之规定,主犯包括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7480.html -
了解详情
以后,就应退出刑事法律领域。⒃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就犯罪的行为事实作出的一种模型规格的预先设定,所以,在这种犯罪构成规定中并不存在着带有价值性质的客体内容⒄ 犯罪主观要件或主体要件需借助刑法总则第14、15、17条关于罪过和犯罪主体的一般规定来确定。例如,《刑法》第348条规定的非法持有毒品罪在罪状上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3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