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能证明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能成立杀人(未遂)罪,仅成立业务过失致死罪(交通肇事罪)。 我国大陆刑法虽然没有规定遗弃致死罪,但规定 27日判タ1159号231页。 [44]参见钱叶六、胡嘉金:德日刑法中的遗弃犯罪及对我国刑法的启示,载《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88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301.html -
了解详情
,该说实际上是将客观构成要件完全等同于事后判定的因果关系,从而使刑法学倒退至现代客观归责理论产生以前的状态[56]。确实,Kindhause等人认为只要确定 客观归责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张亚军:《刑法中的客观归属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例如,在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700.html -
了解详情
违背客观注意义务,以及该违反义务行为与构成要件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归责问题。事实上,客观归责理论迄今为止最大的贡献,正是在于过失犯领域及其要件体系化的重构 是构成要件,构成要件是由刑法规定的,因此,这里的结果,只能是刑法分则对过失犯罪所规定的具体的犯罪结果,交通肇事罪中的死亡后果,必须是交通违法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396.html -
了解详情
违背客观注意义务,以及该违反义务行为与构成要件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归责问题。事实上,客观归责理论迄今为止最大的贡献,正是在于过失犯领域及其要件体系化的重构 是构成要件,构成要件是由刑法规定的,因此,这里的结果,只能是刑法分则对过失犯罪所规定的具体的犯罪结果,交通肇事罪中的死亡后果,必须是交通违法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32.html -
了解详情
与重大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或者说相当因果关系),才能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可司法实践中,判决书要么泛泛而谈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 第19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应该说,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3.html -
了解详情
在进入法律前是无限广泛的。但是,在刑法上没有必要承认所有的因果关系,在此目的上,根据社会秩序维持的观点,在目的论中有必要独自确定 犯成立学说述评{J}.河北法学,2009(9):7781. {18}马克昌.外国刑法学总论:大陆法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35136. {19}{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58.html -
了解详情
在进入法律前是无限广泛的。但是,在刑法上没有必要承认所有的因果关系,在此目的上,根据社会秩序维持的观点,在目的论中有必要独自确定 犯成立学说述评[J].河北法学,2009(9):7781. [18]马克昌.外国刑法学总论:大陆法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35136. [19][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566.html -
了解详情
阶段过失 实行行为 过失并存 过失单独 实质危险 一、问题的提出 刑法中的阶段过失,是指过失引起法益侵害结果的同一行为人的不注意行为有两个以上,且这些行为属于 向前追溯,确定与结果的发生具有相当因果关系的行为;二是在上述行为中,确定在哪个时点行为人失去了对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程的控制;三是判断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85.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作为义务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并且明文规定了由先行行为也可产生的法定作为义务[ 2 ] ( P118) 。 德国刑法中所确认的作为义务的三来源说对其他国家的 的原因设定行为,是指不作为者在不作为之前,自己已经设定倾向侵害法益的因果关系。日高义博认为,不真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相比较,存在结构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66.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作为义务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并且明文规定了由先行行为也可产生的法定作为义务[ 2 ] ( P118) 。 德国刑法中所确认的作为义务的三来源说对其他国家的 的原因设定行为,是指不作为者在不作为之前,自己已经设定倾向侵害法益的因果关系。日高义博认为,不真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相比较,存在结构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