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域。[7]作为目前热门话题的关于我国未来民法典的立法选择上,在总则设置方面存在不同的看法,最重要的关于借鉴德国法范式的见解可大致分为两个 上各国均借助善意取得制度解决物权变动问题。 [46] 关于无权处分不同法律规则对有关当事人利益的影响,限于本文主旨,笔者将另外专文分析。 [47] 就笔者所涉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67.html -
了解详情
的,甚至在诉讼时受到谴责。[81]总结来看,我国长期以来的利息管制,其背后的原理,更多是儒家仁的思想,所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的观点,而放弃了非常损失规则,并影响了后来的德国民法典。[93]在英国普通法上,法律并不过问对价是否充分(adequacy of consideration),也应是基于同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132.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的债权关系的消极影响,如因为根据《德国民法典》第124条进行租金或收益租金先处分而给抵押权人带来的损失。所以,当抵押权人为了能够立即享有对质押标的( 次草案时,典权和不动产质被作为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而明确地分别予以规定。当时的法律界认为这是对我国典权性质的正确规定,而且这一看法至今在法学界占主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44.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要区别。第二,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未设独立的优先权制度的瑞士民法在第837条,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在第513条,德国民法典在第648条分别将承包人优先 自清末沈家本修律以来,我国一直深受大陆法系之德国法的影响,近代中国民法传统的建立与德国民法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在担保物权的立法及学说理论上也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04.html -
了解详情
处分。也即是说,与善意受让人相比,原权利人能够对无权处分人施加远远大得多的影响,让善意受让人对他无法控制的风险承担责任,无疑有悖于我们通常所信守的公平观念 规定,即在法典中明确承认了善意取得制度,而不是作为取得时效的规则加以规定。1900年《德国民法典》第932条规定:“物虽不属于让与人,受让人也得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71.html -
了解详情
2款之规定。”按此学说,上例的承租人,对损坏房屋应负损害赔偿责任。如果我国民法典不规定物权请求权,对物权占有的返还和其三个“从请求权”按照上述办法分开 ,并在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物权法和可能将要制定的侵权责任法应当体现“权利、义务、责任”的思维模式。 3、未来我国民法典应当借鉴《德国民法典》和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35.html -
了解详情
德国民法典的影响,大陆法系其他国家的民法典也都没有关于人格权的规定,而主要是通过对自然人人格的保护来达到确认和保护人格权的目的,如瑞士民法典。而1960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1):9. [23]曹险峰.论德国民法中的人、人格与人格权兼论我国民法典的应然立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55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使得侵害者承担侵权责任,而间接效力理论则是将违反基本权利规范的行为通过《德国民法典》第826条或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84条第(一)项后段中的故意以违反 有可议之处,理论上也很难说明为何只有位阶高的法律渊源才能对私法产生影响。在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通常较为原则,法院就不得不依据位阶较低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239.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至多在一年以后,该项请求权也归于消灭(《德国民法典》第864条)。我国《物权法》也规定了占有返还请求权的存续期间仅为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第 分别就这两种情形探讨债之内部关系对占有损害赔偿的影响。 1.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重叠 对于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侵害人之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重叠,可能有四种解决方案: 方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571.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分配规则的实际意义相对较小,因为它被适用的频率本来就很小;而在前一种情况下,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影响则较大。考虑到善意本身就是一个主观性较强 作者预先接受了《德国民法典》第932条的证明责任分配方法以及德国学者关于该条文立法技术的论述;因为对这种前见缺乏必要的自觉,当二位作者开始观察我国《物权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