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从有利于受害人进行选择的原则出发,也应选择侵权责任来确定医疗损害的民事责任性质, 医疗损害侵害的是作为患者的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这属于《民法通则》 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125.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个案之合理化。{14}(P.23) 从现阶段来看,由于证据契约的诸多内容在民事诉讼部门法上并无明文规定,以诚实信用原则为标准对于证据契约效力进行判断尤为 情形。此时,须进一步判断该规定之性质属于任意法规或强行法律。民事诉讼法具有公法性质,但并不意味着民事诉讼法之规定均不得由当事人另为约定,予以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312.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很难想象原始的国家在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地、全面地制定法规,通过审判来裁判所有纠纷,司法机关并不能以国家的法作为前提,对 ,在特定当事人之间存在着的争议的民事权利或法律关系受有管辖权法院审判的状态。参见王锡三:《民事诉讼法研究》,第307页。 [9]Windscheid, B. , Di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85.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人民检察院对于民事调解书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检察院无法抗诉。该《批复》阐明 的生效判决,由于原被告串通的缘故,通常法院认定的事实符合民事证据法律规范,因此无法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抗诉。又因为向检察院请求抗诉的是案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5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从程序上讲,应以刑诉法为主,辅之于民事诉讼法;从实体处理讲,则应以民事法律为主,辅之于刑事法律。可见,最高法院《批复》的法律依据 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49.html -
了解详情
1.当事人申请再审条件限制过严。虽然当事人申请再审已写进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但法律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限制非常严格,申请再审必须在判决、裁定、调解书 组成人员不合法的; (5)原审审判人员应回避而未回避的; (6)原审裁判适用法律法规明显错误的; (7)原审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时经确认有受贿、徇私舞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5.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如果原告不能证明自己的主张成立,那么将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裁决。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也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权益主张的证明方法主要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一般按三段论方式进行,即:以假言命题的法规为大前提,以已认定的事实为小前提,按照三段式的演绎逻辑程序,得出作为归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86.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客观原因?第三,如何对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范围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于法律规定的客观原因,我国有学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涉及国家秘密、企业 限于那些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而使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无法获得的证据,如果当事人因为人力、物力的限制而不能自行收集证据,不应属于《民事诉讼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36.html -
了解详情
而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会中一些不法分子违反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偷税、漏税、骗税;二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与外商或者国内 防止滥用诉权,严把立案受理关并追究恶意滥用诉权者的法律责任。在举证责任上不能单纯采用民事诉讼法中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而应当采取混合制原则,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3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修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启动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制的重大工程。目前,三大诉讼法中已有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形成了正式修正案并先后提交全国人大 的选择方案:是只纳入规定(红头文件),还是规定和规章都纳入,甚至将行政法规也部分地纳入。另外,如果将抽象行政行为有限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相对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