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事后的意思联络而共同实行犯罪,让后行为人对自己参与之前的行为及结果承担责任,也有违刑法中的个人责任、行为责任原则;现在完全犯罪共同说不再得到支持,以此为 责任的一般原则,不应让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果性)的结果承担责任。参见[日]西田典之:《刑法总论》,弘文堂2006年版,第31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1.html -
了解详情
严重,我国又陆续颁行了一些附属刑法和单行刑法以加强环境保护。1997年刑法典将散见于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中的环境犯罪进行必要的修正之后,集中规定于刑法典当中, 构成公害犯罪[11]。可见,日本对环境犯罪中的公害犯罪的证明方法采取的是因果关系的推定方法。在论及公害犯罪的因果关系时,日本学者指出,关于法律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64.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借鉴域外刑法理论与判例经验,根据共犯处罚根据中的因果共犯论、共犯从属性中的限制从属性说,以及刑法第5条罪刑相适应原则,便可以妥当解决共 作为义务以及不作为与正犯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89]至于以不作为方式参与他人的作为犯罪,具体而言就是负有阻止他人犯罪义务的人不阻止他人犯罪,因成立不作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993.html -
了解详情
侵占罪的客体应为双重法益。在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格局下,1979年我国《刑法》将职务侵占行为规定在贪污罪中,改革开放之后,涌现出大量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 从事的事务与控制、支配单位财产的地位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二,判定行为人是否利用控制、支配单位财产的地位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判断利用控制、支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001.html -
了解详情
实际上在央视大火案以及蒋勇、李刚过失致死案中,法官也都没有分别证明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且以刑法承认了过失共同正犯 版,第176页。 (37)[日]增田豊:《(介绍)Gnter Stratenwerth:〈刑法における结果无价值の重要性につぃて》,载《法律论丛》1977年第50卷第1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3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有倚赖关系或者被害人对行为人有信赖关系等。(4)从行为人在因果流程中的作用寻找。行为人是否位于因果流程的起点,是否操控因果流程等。(5)从规范的角度看行为人 的基本内容。 ⑼前引⑵,许玉秀书,第92页。 ⑽可参见杨书文:《刑法中的持有不是不作为》,《人民检察》1999年第6期。 ⑾[德]约翰内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97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危险犯形态之后,如何认定行为与危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则较为棘手。为此,有学者提出应当适度地引进西方刑法中的责任推定原则,即将疫学上的因果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6. [15]王灿发.我国惩治环境犯罪立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1996,(1):89. [16]高铭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04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危险犯形态之后,如何认定行为与危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则较为棘手。为此,有学者提出应当适度地引进西方刑法中的责任推定原则,即将疫学上的因果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6. [15]王灿发.我国惩治环境犯罪立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1996,(1):89. [16]高铭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946.html -
了解详情
直陈着一种事实:有犯罪这个因,就必有刑罚这个果。罪刑关系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而罪刑关系这种因果关系是犯罪和刑罚这对法律现象之间的当然连接。正是 的。 余论 我们一直要求着每个公民都应实施刑法适法行为而形成了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话题,但我们必须摆正一种位次关系:先是刑法可被期待,然后才能提出公民的刑法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644.html -
了解详情
,既然提出的观点是片面共犯,强调的是片面,就不可能再完全拿我们目前刑法中的共同的一般标准来衡量,不然就没有必要进行研究,正是因为它特殊,所以我们要重新 纳入自己之行为,亦因如此,对于所发生之全部结果得归属于各人。(31)因此,应该首先从行为人客观的、物理的因果关系中寻找依据,而不能将这一原则的基础归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4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