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下半叶法律实证主义产生,法律实证主义反对形而上学,拒绝价值与价值法则,强调事物的物理因果性,对法学概念模仿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拆分组合。古典体系诞生之前,行为、构成 运转一定是规范得到保护与人格体忠诚规范的图景。 雅克布斯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能力、行为等等这些概念,并不具有法之前的内容,而只能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122.html -
了解详情
有因果关系之存在,而采取以结果为中心之刑法观。(25)因果共犯论认为,因果关系在共犯人之间得到扩张,即便是由其他共犯人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也如同 《实行犯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6页。 (21)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0页。 (22)参见林钰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410.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以及行为,分述如下。 ( 一) 作为结果要件的侵害、妨碍或危险 侵权预防责任的结果要件不是损害,而是侵害、妨碍或危险(注:大陆法系刑法 。法国学者很早就指出二者之间紧密关联,当对一种尚未现实化的( 行为损害) 因果链条进行审查时,对( 损害发生)现实可能性的探究实际上包含了这个问题所有的要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111.html -
了解详情
黎宏博士认为,作为义务的实质是事实性因素,也即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因果关系能否现实性的具体支配,而能否现实性的支配,是指这种支配行为现实存在并且 《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0151页。 [13]何乘松:《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293页。 [14]徐久生、庄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004.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者在这几个例子中都认为,行为和结果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那实体刑法的第二条件怎么跟刑事诉讼条件相区分呢? Binding认为前者应该在行 ,Beling得出结论,符合一个法定构成要件的行为基本上就是违法的。 但是,当刑法特别要求行为的违法性时应另当别论。因为这时必须证明,是否民法规定认为满足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38.html -
了解详情
不相容的,实行行为无法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内成为因果关系起因行为。 最后,实行行为概念在大陆刑法中也非完美无缺。如前所述,实行行为一方面被定义为符合 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页。 [22]参见陈忠林主编:《刑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页。 [23]高铭暄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581.html -
了解详情
不相容的,实行行为无法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内成为因果关系起因行为。 最后,实行行为概念在大陆刑法中也非完美无缺。如前所述,实行行为一方面被定义为符合 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6页。 [22]参见陈忠林主编:《刑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页。 [23]高铭暄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59.html -
了解详情
吗? (b)对行为引发的结果,可以通过因果关系来否定。没有因果关系,那么就不是行为的结果。在刑法中,行为引发的结果并不排斥行为本身就是 。 [12]参见《周易》。 [13][14][15][16][17][18]参见张明楷著:《刑法原理》,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07页、216页、120页、17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347.html -
了解详情
未遂行为,因此,他要求行为根据其外在特征与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他的这一要求导致区分手段不能犯(Untauglichkeit desMittels)和客体不 犯,未一同规定,立法上殊未见其允当。[27] 由此可见,民国1928年刑法相对于《暂行新刑律》相比,对绝对不能犯的处罚作了特别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既包括单一构成行为,又包括复合构成行为。所谓单一构成行为,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具体犯罪的构成行为只含有一个行为;所谓复合构成行为,是指 是被告人行为引起的结果――即与被告人的过失行为无相当因果关系,仅有偶然联系的结果归属于被告人承担。 综上所述,我国刑法没有基本犯的罪过形式是过失的结果加重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