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揭示出了普通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中的一般规律-如果将犯罪行为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它所包含的9大要素之间对于犯罪行为这个系统来言,是客观存在、有机联系 配合。三、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97年刑法在2001年12月29日修正之后,将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从三类(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和走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46.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积极参加劳动改造,并视改造表现,决定解除或者延长管制期限。如果有新的犯罪行为,则加以逮捕法办。 在新中国成立后,司法机关继续采用管制这种方法,并 制定刑法典时,管制刑问题就进入人们争议的视野,1997年修改刑法典时,这个问题又成为管制刑的修改过程中的热点。刑法修改虽然业已结束,但并没有统一人们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1.html -
了解详情
前注,第87页。4参见季卫东、齐海滨《系统论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兼论法学方法论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5[日]中山 1999年第1期。18[英]马克斯。H.布瓦索著:《信息空间——组织、机构和文化中的学习框架》,王寅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193页。1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结果主义的刑法观念,逐渐重视刑法对犯罪人的教育矫正功能,但是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融合后的刑法观念实际上是一种综合主义的刑法观念,即在谦抑论 ,及至近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势入侵,刑法在革命的历史洪流中几经全盘照搬又全盘废弃,其发展并不曾植根于我国经济制度、国家组织、市民社会的深刻变革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4450.html -
了解详情
。他们虽然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力的机构或组织,但在实践中具有不同于国家的利益和目标,因而在另一种意义上作为制度化变迁中的行动者而发挥作用。公检法三 主观方面看来,并没有明显的主观恶性。中国刑法强调主观方面的过错,加害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蓄谋的故意,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受到人们的谅解。从和解的角度看,由于冲突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90.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应仅限于法官和审判组织在具体案件审理中对法律的解释。[4]凡此等等,均属于应然状态的司法解释。 本文的议题是当代中国私法进程中的民商事司法解释,旨在 11]前最高法院研究室主任周道鸾1994年亦著文指出:我国立法机关制定或者修改现行《刑法》、《民法通则》、《继承法》、《婚姻法》、《经济合同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16.html -
了解详情
就申请执行,遂出现暴力抗法事件。朱律师记录了朝阳区法院在执行中的种种不当和错误行为。[2] 又如案例357,范振宇拒不履行开封法院判决,其岳母 ,参与主体多元化,尤其涉及广大底层民众和各类弱势群体;纠纷矛头越来越多地指向基层政府和组织,而且往往采取各种问题化手段施压;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情形与转型时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55.html -
了解详情
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下决不至于被禁绝适用,此中的范围大小,既取决于法律体系的完备程度,也取决于社会的情势变更。就算转型完成、法治实现,法律制度极其完备,也可谓法 谨慎,无疑还是造成了改革措施与罪刑法定原则原则的冲突以及实践游走于立法前面的问题。这个时候,以匹配于法治国的形式要求而论天下,无异于抽刀断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49.html -
了解详情
的错误判决进行纠正,实现对无辜面对死刑(或者不当面对死刑)[17]的被告人的救济。《魏书?刑法志》记载:论刑者部具状,公车鞠词而三都决之,当 不决定审判的结果是否正确,而是考虑在法院诉讼过程中的程序错误和对被告人权利的触犯行为。上诉法院的决定与法律问题有关,而与事实问题无关。如果上诉法院发现审判法院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22.html -
了解详情
,即妥协性与双赢性,集中反映了辩诉交易行为的本质。 二、中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辩诉交易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辩诉交易或者说具有辩诉交易特征的做法, 是规范允许的,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是学理上所称相对不起诉,即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