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经过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许可,再者我国立法美其名曰,赋予辩护律师一个申请调查权,即《刑事诉讼法》第37条第1款所规定的律师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查证据。 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5)谢晴:《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建构》,载《上海刑事辩护网》。 (6)王金利:《论沉默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13.html -
了解详情
有关证据制度的立法与其在法治中的重要地位明显不相适应,我国刑事诉讼法仅对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种类、收集和审查判断及证人的资格和保护等问题作了原则性 三)确立直接言词原则,保障证人出庭作证。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各国审判阶段普遍适用的诉讼原则,包括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直接原则又称直接审理原则,包括直接审理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58.html -
了解详情
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所达到的程度。 一、关于刑事证据证明标准学说的评述 刑事诉讼证据中,究竟应以什么标准确立为证明标准?观点不一,大体有客观真实说 中指出:司法公正的体现,应当是在当事人举证、质证后,人民法院根据查证属实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依法做出裁判。人民法院应当努力做到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一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672.html -
了解详情
在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完全的阅卷权,表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设立证据开示制度已是势在必行。通过比较国外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可以看出其蕴含了诸多的 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七日后至开庭审理十日前的时间内进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于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应当在七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70.html -
了解详情
给法庭或辩护一方,并应法庭和辩护人的要求作出解释和说明。 其他国家如日本旧刑事诉讼法实行职权主义的卷宗移送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检察官起诉状一本主义,控 开示。 证据开示由单方开示向双方相互开示发展,是国际上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发展趋势,只要承认法庭审判中突袭行为在控辩双方都有可能发生,就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99.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法律事实认定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口供补强 一、口供补强规则概述 任何一种法律事实的认定, .txtupd=29 [6]参见谭劲松著《我国口供补强规则研究》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6卷P222-230 [7]我国现行刑法已没有奸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55.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应当采用英国模式,而不具备采用美国模式的条件。按照英国模式,民事诉讼证据和刑事诉讼证据应当分别立法,不宜混在同一部法典中加以规定。采用此一立法 责任的倒置规则,民事证据法不能通过特别的规范改变这种业已存在于实体法中的证据规则。当然,同时也应承认民事证据法对于民事实体法的能动反作用,这个作用类似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63.html -
了解详情
技术措施 技术侦查和秘密技术措施是指侦查人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秘密收集犯罪证据,查明犯罪嫌疑人的各种侦查措施的总称,它具有秘密性、技术性、程序性、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颁布了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但刑事诉讼证据规则迟迟没有出台。笔者认为刑事证据规则作为刑事证据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47.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尚未规定犯罪嫌疑人享有沉默权,相反却一贯坚持“坦白从 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实践中侦查人员经常采用“政策攻心”之审讯策略。当审讯人员以“从宽”引诱、 诉讼目的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戴福康 《对刑事诉讼证据质和量的探讨》法学研究,1998,(4): 马贵翔 倪泽仁 《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398.html -
了解详情
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57页 [4] (美)乔恩·R·华尔兹著《刑事诉讼证据大全》何家弘 译,第104页 [5] 李 浩著《民事举证责任研究 上册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256页 [7](苏)库雷辽夫《诉讼当事人的辩解》(中译本),中国人 民 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94页 [8] 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