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内涵作出说明。坚持单一实质解释的立场,由于实质解释的余地过大,是与非的标准太过宽松,因此,很容易导致犯罪本质的社会危害性化,导致罪刑法定的虚无 的判断,只要查明符合构成要件之后,在违法性与责任阶段进行个别的、具体的判断就够了{20}(P.97)但是,有持单一解释立场的学者对此提出异议和批评,认为凡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469.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犯罪)关系为核心范畴的,[6]而在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情况下,自杀参与人与自杀者之间显然不存在这种主体间的犯罪性联系,因此参与自杀者的刑事责任问题显然 具有反社会性,应该受到否定评价;另一方面,自杀行为还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自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必然要加算到教唆行为上,这么一来,两恶相加,不道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20.html -
了解详情
的共同(犯罪)关系为核心范畴的,⑹而在教唆、帮助他人自杀情况下,自杀参与人与自杀者之间显然不存在这种主体间的犯罪性联系,因此参与自杀者的刑事责任问题显然 具有反社会性,应该受到否定评价;另一方面,自杀行为还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自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必然要加算到教唆行为上,这么一来,两恶相加,不道德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881.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二特征说、三特征说、四特征说、六特征说的争论,但多数学者赞同三特征说,即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三特征说被全国统编教材所采纳。 不是刑罚的目的。这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之争。二者争论的实质在于刑罚目的与刑罚属性、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三是刑罚功能问题。这一问题是随着对刑罚目的的深入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4.html -
了解详情
是人格刑法的应有之意。(二)盗窃罪中多次盗窃与数额关系的辨证数额和多次盗窃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系呢?有人认为:数额标准和次数标准之间应具有排斥 构成盗窃罪的既遂。但我国刑法理论要求犯罪必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如果是完全的分文未得,又无其它严重情节,它不符合我国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42.html -
了解详情
人,判处通常的刑罚。[14]如何理解日本刑法第65条两项之间的关系,理论和判例上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立场:第一种可谓构成加减身份犯说(也称真正不真正身份犯说) (已满十六周岁)共同销售赃物。尽管甲盗窃时因未达刑事法定年龄而不构成盗窃罪,由于阻却的不是违法性,而是有责性,所以该摩托车仍属于犯罪所得,故将甲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69.html -
了解详情
国外学术界的研究(如美国、日本等),按照诱惑侦查行为与被诱惑者犯罪意图的产生之间的关系,诱惑侦查在理论上被区分为机会提供型和犯意诱发型,理论上 有犯罪事实后有立案侦查的刑事诉讼法理相冲突,客观上存在侵犯人权的现实可能性,因此,将诱惑侦查的适用范围严格控制在隐蔽性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且无被害人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298.html -
了解详情
,即具有主观危险性。按照马克思主义主观罪过与客观危害行为相统一的刑事责任观点来评价,可以说,客观责任论看到了行为的客观危害性,但却忽视了危害行为背后支配行为的 含义与功能,也未能妥当地整合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关系,而只是简单地总结为违法性的判断既要考虑行为无价值也要考虑结果无价值。 但是,本文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426.html -
了解详情
,即具有主观危险性。按照马克思主义主观罪过与客观危害行为相统一的刑事责任观点来评价,可以说,客观责任论看到了行为的客观危害性,但却忽视了危害行为背后支配行为的 含义与功能,也未能妥当地整合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关系,而只是简单地总结为违法性的判断既要考虑行为无价值也要考虑结果无价值。 但是,本文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419.html -
了解详情
,使该证券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对广大投资者产生误导,致使盲目跟进,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被告人汪建中犯操纵证券市场 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就表明行为具备了违法性,如果存在与之相对应的故意内容,就成立故意犯罪。然而,针对某些犯罪,为了适当限制处罚范围,《刑法》分则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2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