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前提:(1)根据事后的判断,行为属于不具备社会危害性的特殊情况,即所谓正义的赦免;(2)作为实施新的刑法或刑事诉讼法必要的过渡性措施,即所谓工具性 不宜特赦;(4)从犯罪主体角度看,年满70周岁或者因身患严重疾病而丧失危害社会能力的犯罪人,则可以作为前述情形之例外而适用特赦。当然,以上设想尚不成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68.html -
了解详情
性是法的本质属性。在近现代,明确性是人们极力推崇并刻意追求的刑法规范的首要特征,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但法同样具有模糊特质,模糊性是刑法规范的又 犯罪、防止重罪发生之功效。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持有行为的后续行为的性质是什么,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或者刑事违法性,对于立法者与司法者而言,都是不明确的、模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36.html -
了解详情
有10%的罪犯因比例问题而失去减刑的机会。这样的做法违背了刑法的减刑规定和立法精神的,减刑的立法目的在于通过减轻罪犯的宣告刑来激发和调动罪犯接受教育和改造 手段等方面还不够科学,尚不能客观反映罪犯改造的成绩。思想的转化、行为的矫正与单纯的完成任务在反映一个罪犯的改造成果上是有差别的,因为改造过程中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19.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是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的确定。长期以来,刑法理论界、刑事立法界乃至刑事司法界对于立法上整体的罪刑关系和司法个案本身的罪刑关系比较关注。十分强调罪 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理论与实务界,量刑情节的量化还是一个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课题。(二)量刑不均衡的危害“因为有犯罪并为了没有犯罪而科处刑罚”,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03.html -
了解详情
,做到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相对应,法律责任的幅度与违法行为的危害度相吻合,法律责任部分对违法行为的认定与行为模式中义务性规范相一致。从而保证婚姻家庭法有 理论研究仍有许多薄弱环节。研究领域较为狭窄,以立法研究与法律对策研究等应用型研究为主,其深度与广度与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也还有一定距离。在新世纪,我们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66.html -
了解详情
一是为了大力打击单位犯罪;二是为了减少和降低犯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危害;三是为了有力遏制和预防单位犯罪的发生,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管理法规的 最后,办案机关应当协同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相关立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规避法律行为的发生。在我国刑法自然人犯罪中,有关于在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48.html -
了解详情
贪污腐败、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危害了社会稳定。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一颗毒瘤,应该依法进行有效治理和清除,积极寻求打击、治理和预防对策,以维护经济社会的正常 严峻的国际、国内商业贿赂形势,建议立法机关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将分散在各法律法规中的有关商业贿赂行为的零星规定加以整合,将实体性法律规范(包括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5.html -
了解详情
论据并不充分。我国应该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实践,立足国情,将非法实施专利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 【关键词】刑法 专利法 专利 非法实施专利罪 1997年《中华 分为抢劫、抢夺、窃取、骗取等类型,在侵权行为危害程度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侵权手段的不同只影响罪名的选定,而不影响定罪。由此可见,非法实施专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3339.html -
了解详情
论据并不充分。我国应该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实践,立足国情,将非法实施专利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 【关键词】刑法 专利法 专利 非法实施专利罪 1997年《中华 分为抢劫、抢夺、窃取、骗取等类型,在侵权行为危害程度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侵权手段的不同只影响罪名的选定,而不影响定罪。由此可见,非法实施专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440.html -
了解详情
调整范围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为什么这些行为不由其他部门法调整而由刑法调整的问题。不但给立法者界定了一个刑法立法的实质标准,而且也给司法者提供了一个正确适用 刑法规范的理解与适用,犯罪学的学科任务是研究犯罪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刑法学与犯罪学的学科界限和各自的学科任务的进一步明确,无疑会进一步推动两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2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