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赞成这种看法,认为被害人的人权保护确实应优先于被告人,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刑法规定无限防卫权是否在所有情况下都一定有利于被害人的人权保护呢?我看未必。固然, 的分歧。有学者认为,所谓人身安全,应当指人的生命、健康、行动自由或者性自由的安全,住宅、隐私、人格、名誉等安全,不宜包括在内;[7]也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21.html -
了解详情
这里的问题在于:(1)刑法对某一行为实行犯罪化与重刑化是否反映了民意?是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选择还是不得已而为之?(2)刑法在实行犯罪化与重刑化的 王立志:《风险社会中刑法范式之转换以隐私权刑法保护切入》,《政法论坛》2010年第2期;姜涛:《风险社会之下经济刑法的基本转型》,《现代法学》2010年第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154.html -
了解详情
这里的问题在于:(1)刑法对某一行为实行犯罪化与重刑化是否反映了民意?是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选择还是不得已而为之?(2)刑法在实行犯罪化与重刑化的 王立志:《风险社会中刑法范式之转换以隐私权刑法保护切入》,《政法论坛》2010年第2期;姜涛:《风险社会之下经济刑法的基本转型》,《现代法学》2010年第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133.html -
了解详情
这里的问题在于:(1)刑法对某一行为实行犯罪化与重刑化是否反映了民意?是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选择还是不得已而为之?(2)刑法在实行犯罪化与重刑化的 王立志:《风险社会中刑法范式之转换以隐私权刑法保护切入》,《政法论坛》2010年第2期;姜涛:《风险社会之下经济刑法的基本转型》,《现代法学》2010年第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132.html -
了解详情
他人合法权益、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德。如果未经相关当事人同意的录音录像资料没有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如隐私权、名誉权等,也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 录制的视听资料时,审判人员应查清事实加以判断,确认双方当事人在主观上是否恶意串通,损害国家、社会或第三人利益,如有此情况则排除该自行录制的视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5.html -
了解详情
认领时,拾得物和埋藏物就归国家所有。此种通过《物权法》来分配社会财富的规定是否符合正义(分配正义),就颇值研究。另外,将来我国制定民法典而规定添附 是欧洲的德国,由此使德国成为各国民法研习者向往的中心。今日,美国的判例民法异军突起,尤其在隐私权、宪法一般人格权、医事法、公司法、证券法等领域居于世界领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717.html -
了解详情
采取秘密侦查措施,如秘密监听、电话窃听、电子监控等的权力。当然,这些侦查措施极易损害个人隐私权,必须严格其审批程序,不得滥用。三是将反贪污 纠正程序和责任追究程序。违法情况最终能否得到纠正,或者违法行为人是否受到责任追究,还要取决于被监督机关是否接受监督。如果对方拒不接受和纠正,检察机关也没有进一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43.html -
了解详情
采取秘密侦查措施,如秘密监听、电话窃听、电子监控等的权力。当然,这些侦查措施极易损害个人隐私权,必须严格其审批程序,不得滥用。三是将反贪污 纠正程序和责任追究程序。违法情况最终能否得到纠正,或者违法行为人是否受到责任追究,还要取决于被监督机关是否接受监督。如果对方拒不接受和纠正,检察机关也没有进一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42.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具体的侦查行为,但遇有那些可能使个人自由、财产、隐私等权益受到限制或剥夺的事项,其最终决定权却掌握在法官手里。在几乎所有西方国家,司法警察或者检察官要 的收集过程中违法了法定程序,可以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将该证据予以排除。这种排除方式的特点在于,对某一特定的非法证据是否决定排除,法官具有广泛的裁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39.html -
了解详情
替代陪审团对证据进行评价,而是判断是否存在需要由陪审团裁定的事实,如果存在,则驳回申请,进行陪审团审判,并不会侵犯任何接受陪审团庭审的权利[10]。亦即,简易 的适用范围则非常广泛,信息自由法、隐私法、侵权法等案件均有适用的判例[1];督促程序只是债权人单方提起的非讼程序,而简易判决无论原告还是被告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