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犯同样的刑事责任是一回事,而这类共犯行为是否属于刑法上的实行行为则是另外一回事。不能因为前提性地认为正犯是实行犯,然后基于合理处罚的需要将 实施具体犯罪的共犯人亦可做如上评价。但是,正如前文所言,判断是否是实行犯要根据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首先进行形式的判断,而并非着眼于共犯人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组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231.html -
了解详情
。 与欧洲不同,我国民法学者对法益的认识与刑法学者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民法学者通常认为,法益是权利之外为法律保护的利益。比如,芮沐先生认为,权利 。由于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无法根据法益来划定自己行为的范围以及他人行为的警戒线,[48]因此,在行为人过错的判断上不如权利侵害那么严格,而对行为人承担责任之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014.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明知程度的判断,可以考虑根据经验法则从前提事实合理地推认推定事实。[8]毋庸置疑,行为人对于刑法危险的认识程度,必然建立在其对于明知内容的知晓上,一个 方面、犯罪主观方面则成为了一种形式化工作,因为行为人有罪的结论已在具体论证环节之前得出。这无疑会错误地扩大了刑法的制裁范围。 因此,在具体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814.html -
了解详情
罪过的各种论见一直以来都是观点庞杂、争论不休。而根据普通逻辑的矛盾律,我们知道,相互反对的观点必定有一些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这些观点和认识长期以来运用于司法 ,这是不应混淆的。而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刑法理论没有对因违法行为所致犯罪进行阶段性划分,没有注意到一个社会行为实质上是两个性质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302.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用还属见仁见智。到底如何认识目的解释的作用,还需从刑法文本的属性及目的解释的适用对象等角度进行分析。 附属作用论认为,在刑法规范解读中,目的解释仅 属性、个案事实及社会状况等方面综合判断,而不能作简单的附属作用或决定作用的判断。 三、刑法目的解释的目的 目的解释的作用无可置疑,在解释体系中的位置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949.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实务界却存在诸多认识差异。对于最高人民法院高调推进的死刑复核权收回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学者在乐见其成的同时将其解读为不过是对以往错误的纠正。司法实务界 。该案引发美国社会热议,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将对民意的判断、对举国共识的认知都写入了判决书,然而,对于真正的民意是什么,社会各阶层则存在很大的分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58.html -
了解详情
的作用还属见仁见智。到底如何认识目的解释的作用,还需从刑法文本的属性及目的解释的适用对象等角度进行分析。 附属作用论认为,在刑法规范解读中,目的解释仅 属性、个案事实及社会状况等方面综合判断,而不能作简单的附属作用或决定作用的判断。 三、刑法目的解释的目的 目的解释的作用无可置疑,在解释体系中的位置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23.html -
了解详情
及旧刑法相比,97年刑法第313条将履行改为了执行,增加了有能力执行。笔者认为,这一改变是错误的、不明智的。理由是:按照民事诉讼法学界的通说和 瑕疵和法院诉讼行为瑕疵:前者可因当事人对主体的认识错误等造成,后者可包括裁判外的瑕疵和裁判的瑕疵。对于前者造成的程序瑕疵一般可以补充修改序以治疗当事人一般并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90.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评判之后的一个显见步骤。显然,由此而否定实质评判在普通案件中的存在性是错误的。而在占很小比例的疑难案件中,形式评判与实质评判同样显见,后者之所以显见,是因为 生命法益。这一判断意味着规范不同于法益,否则何以分出一与三呢!事实上,规范是抽象地存在的,而法益则是具体地存在的。(3)在刑法上,违反规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12.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评判之后的一个显见步骤。显然,由此而否定实质评判在普通案件中的存在性是错误的。而在占很小比例的疑难案件中,形式评判与实质评判同样显见,后者之所以显见,是因为 生命法益。这一判断意味着规范不同于法益,否则何以分出一与三呢!事实上,规范是抽象地存在的,而法益则是具体地存在的。(3)在刑法上,违反规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