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职业、工作地点、及学习或训练地点。参见张千帆著:《西方宪政体系》(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49页。 [9] 参见张千 参见殷啸虎主编:《宪法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1页。 [11] 参见朱应平著:《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2.html -
了解详情
的限制。对《条例》第5条第2项合法性的讨论,有两种路径,一种路径是将《条例》的规定看作是对于《刑法》第54条第4项 。宪法学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340. [5] 林石猛。行政诉讼类型之理论与实务[M].台北:学林文化,2004.P328. [6] 李拥军。论市民社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33.html -
了解详情
在境外建立劳动关系、在大陆境内提供劳动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居民排除在外。用人单位的定义应基于反就业歧视的立法目的,在劳动法体系内进行适度扩展,其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 年8月19日;韩大元:论社会变革时期的基本权利效力问题,《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而个别坚持传统宪法学理论的学者虽然承认宪法基本权利的可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97.html -
了解详情
,在部门利益和个人垄断下艰难前行。只要在法律上不予以详细规定,不引入司法体系,中央部委争议难以有效解决,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逆耳忠言。 四、省与部之间争议 研究的滞后和薄弱,已构成制约中国宪法学发展的瓶颈之忧;是中国宪政一直处于无根状态、飘若浮萍的根由之所在。[42]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都被赋予行政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303.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机会和政治权力的分配上较为平等。本质上的平等常常作为分配上平等的理论基础。[6]“本质上的平等”强调的是人作为“人”的平等,它排斥差别待遇 恩斯等。民治政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3]焦洪昌。宪法学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第3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02.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的宪法解释究竟应以何种方式展开,是中国宪法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综观世界各国的宪法解释制度,宪法解释的模式无外乎两种:具体解释和抽象解释。所谓具体解释, 在中国的宪法文本下创立一套区分宪法解释和立法的理论;(2)机构,必须在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下设立职司宪法解释的专门机构,直接承担释宪职能。(现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8.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限制基本权利是手段。如果说基于社会契约而生的国家义务是权力保障权利的理论依据,那么权力限制权利的正当性根源又何在? (一)性恶:公民基本 正当、合理限制即为现代法治国家建构本国良性宪政秩序的必然选择。 (二)权利双重制约: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宪法学依据 众所周知,公民基本权利为宪法所保障、为国家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4.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的内容范畴,因而村庄自治、村委会选举等问题很自然是宪法性问题,理应由宪法学加以研究。笔者以为,如同合法财产之保护,地方自治(村庄自治)一样是为 侵害,而村民选举权又根源于村民自治权。根据地方自治法的理论内容,自治法的主体内容就是自治权之行使以及行使行为的监督,但是无论是行使还是监督,都是将地方自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763.html -
了解详情
[3]如果此言不虚,那么基于人性恶的理论预设,我们还可以揣测网民的另一种心态:作为素昧平生的案外人,网民对司法个案的关注似乎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种价值观 【作者简介】 纪林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业方向:宪法学专业法律硕士。 【注释】 [1]莫纪宏:《论宪法原则》,《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878.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在我国还有一定难度。学者们对我国是否应建立和建立什么样的宪法诉讼制度尚未达成共识,建立独立的宪法诉讼制度的理论条件尚不具备。同时,我国出现的宪法 [10]参见胡肖华:《宪法诉讼原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211页。 [11]参见韩大元:《宪法学专业化与生活中的宪法问题》,载韩大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