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体系方面的讨论,在外国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个体系不是把刑法性不法置于因果关系之上,而是置于人的行为的目的性之上。目的性这个概念,是从拉丁文 刑罚,但是不允许使用无期刑罚制裁盗窃。 [17] 前面提到的罪责原则这个公式,属于德国刑法的基础。这个原则可以从我们的司法判决一直追溯到德国宪法规定的对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00.html -
了解详情
指客观意义上的违法性)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可。纯粹惹起说的主张可以概括为:一是,处罚共犯是因为共犯人自己侵犯了刑法分则所保护的法益,共犯 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的,最高人民法院主张按照主犯的性质确定共同犯罪的罪名,刑法理论界代表性的学说有分别定罪说[85] 、实行行为决定犯罪性质说[86]、主犯行为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2.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作为行为人的作品而归属于行为人的理论。这一理论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因果关系概念,与刑法上限定因果关系的目的论相区别,一方面以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 所现实实施的行为是否违反规范的要求,与他人是否会实施同样的行为没有关系。[142]第二种观点其实就是德国学者Roxin的故意二分论立场,存在疑问。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1.html -
了解详情
中增加证券欺诈条例, 根据其规定, 检察官无需举证10b 和10b- 5 中像信赖关系、使用州际商务或邮政这些证券欺诈的构成因素, 从而减轻了其尴尬的 当欺诈行为对证券价格造成重大影响并造成投资者损害时, 直接推定因果关系存在。[16]刑法学界也有相似观点, 在一个具体案件里, 如果已经具有危害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07.html -
了解详情
,与许多存在于民法与其他法律的特别民事侵权规范之间,形成普通与特别的关系。惟仍应注意,有些提到损害赔偿的规定,其实只是基本类型的“引致”( 处于类似刑法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保证人地位”(Garantenposmon),而于得作为而未作为时构成“行为”,[33]从而不会发生在违法类型对权利侵害有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70.html -
了解详情
,与许多存在于民法与其他法律的特别民事侵权规范之间,形成普通与特别的关系。惟仍应注意,有些提到损害赔偿的规定,其实只是基本类型的“引致”( 处于类似刑法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保证人地位”(Garantenposmon),而于得作为而未作为时构成“行为”,[33]从而不会发生在违法类型对权利侵害有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25.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即教唆者的教唆行为与被教唆者实施的犯罪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注:参见赵秉志主编:《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1页。 ,这种提法就导致了上述所论及的将犯罪形态与独立犯罪混为一谈的现象。无怪乎在刑法学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教唆未遂”与“未遂教唆”感到难以辨别,这不能说是毫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56.html -
了解详情
不作为对于社会显然就具有危险性,所以行为人的不作为同危害社会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6)否定说认为,从物理上看,不作为是无, 无中 不可避免地相互交错而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法律就是在调整这种社会关系中而发挥作用的,刑法的任务更是为了保护这种社会关系。法律是规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调整社会关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8.html -
了解详情
一点的。至此,法律、契约和先行行为三大作为义务的来源成为刑法理论的通说。 (二)因果关系说阶段 到了19世纪,受自然主义科学分析方法的影响,人们对 ,无异于什么都没有说。⒂ 3.总体评价说。其代表性的论述位于1962年西德刑法改正草案之中:法官在确定行为人必须负责之后,还应当进行总体评价:如果行为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484.html -
了解详情
之成立,须具备以下要件:不作为之存在、作为可能性、不作为与结果间之因果关系、保证人地位、故意与过失之存在。[31]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保证人地位,这 ,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153-155页。 [11]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2页。 [12]许玉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01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