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制度的误解。本文试图展示,抛开苏联法学对我们的影响,胜诉权消灭说之名的形成源于两点:一是我们对权利消灭说、诉权消灭说和抗辩权发生说存在极深误解 有权拒绝履行给付。[96]只是,基于我国曾经允许法官职权援用时效的独特现实和学者们对此的强烈批判,两部建议稿都较德国民法典多规定了法官不得主动援用时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48.html -
了解详情
的终止。所以,建议我国未来民法典仿照德国民法典第165条规定如下:代理行为的效力,不因代理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而受影响。 3、对代理行为中意思表示 视为拒绝,构成狭义无权代理。如此一来,在实践中将会无所适从。 因此,参照多数国家的立法,《合同法》第49条应规定为: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01.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思想观念或此或彼地发生了影响。[58] 据德国学者克尼佩尔介绍:当时,对《德国民法典》第一稿出现了两个意义深远的批评者。基尔克站在德意志法 页。 [70]前引[10],第68页。 [71]在此借用了苏永钦对我国台湾民法典步意大利后尘实施改革的评价也面临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社会化一句。参见前引[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96.html -
了解详情
不大。但现有争议多集中于法典内容体系安排之逻辑性方面。笔者认为,人格权应否在我国民法典中独立成编,表面看来仅仅是一个立法体系安排问题,但其实质上首先涉及 者不重视对人格的保护或以人格权与主体密不可分,故在主体制度中予以规定更为科学来加以解释都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因为在《德国民法典》及受其影响的民法典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58.html -
了解详情
,第342页。 (40) 崔建远:《债法总则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兼论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定位》,载《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79页。 (45) 徐国栋:《论我国民法典的认识论基础》,载《法学研究》1992年第6期。 (46) 谢哲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06.html -
了解详情
多年之后,立法机关决定开始第四次民法典的起草,未来我国民法典的体系是怎样的?我的基本想法是,主要参考德国民法典和我国民国时期的民法典,密切结合我国 ;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以下分别论述: (一)关于民法典总则中的民事责任 未来我国民法典的总则中,应对民事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24.html -
了解详情
负损害赔偿责。《德国民法典》第二编第八章第27节第823条至第853条的规定也是以损害赔偿为中心的。《日本民法典》、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以及近年来制定 原状和赔偿损失都是大陆法系侵权责任的内容。那么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属于什么规范呢?其实这两种责任方式主要是对人格权侵权的救济,虽不是人格权请求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72.html -
了解详情
体系化的民法学理论,而且其所主张的商品经济关系说对国家的立法以及民法学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且深远的影响,并且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认同,可以构成一个中国民法学的 ,德国民法的影响在近期会更加扩大,在将来也会长期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因此,研究、探讨德国民法典,从其中取得经验教训,以促进我国的立法工作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884.html -
了解详情
》时它也从未将担保物权解释为追及权或变卖权。 (三)优先权概念影响立法 当初,我国制定《海商法》时移植优先权概念是为了表征一种法定非移转占有型担保物权( 版,第430页。 [17]「德」米夏尔马丁内克:《德国民法典与中国对它的继受》,载《德国民法典》,陈卫佐译,法律出版社会2006年版。 [18]学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93.html -
了解详情
负损害赔偿责。《德国民法典》第二编第八章第27节第823条至第853条的规定也是以损害赔偿为中心的。《日本民法典》、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以及近年来制定 原状和赔偿损失都是大陆法系侵权责任的内容。那么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属于什么规范呢?其实这两种责任方式主要是对人格权侵权的救济,虽不是人格权请求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9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