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导论[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 6 ] 道格拉斯胡萨克. 刑法哲学[M] .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4. [ 7 ] 张文, 梁根林. 第三只眼睛看法定强奸关于年龄认识错误与严格责任的辩驳[A] . 陈兴良. 中国刑事司法解释检讨以奸淫幼女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6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导论[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 6 ] 道格拉斯胡萨克. 刑法哲学[M] .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4. [ 7 ] 张文, 梁根林. 第三只眼睛看法定强奸关于年龄认识错误与严格责任的辩驳[A] . 陈兴良. 中国刑事司法解释检讨以奸淫幼女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69.html -
了解详情
谨慎的态度,在学说、立法及判例上一般并不认为违法性错误一概阻却故意的成立,而仅承认其在特定情况下影响责任。反观中国,虽然自清末法律改革以来的法律 在很多情况下,只要行为人有对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事实的认识,就可以推定他具有违法性认识。[8]问题在于,对于行为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认识的判断,有一个规范的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18.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的机能是证实人们对规范有效性的依赖是正确的,错误的是犯罪人。刑法用刑罚否定犯罪,促成人们对规范的承认和忠诚。 我国刑法体现了人民群众意志,反映了公众 价值所在,国家通过制刑和对犯罪科处刑罚,可以使人们加深对刑法上的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认识,更加明确自己的权益要得到刑法的保护,便必须以尊重刑法所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71.html -
了解详情
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就可以推定行为也是违法的,构成要件符合性是违法性的判断根据。因此可以说,符合构成要件的事实一般都带有违法性。当然也存在即使符合构成要件也 某种特定前提时,对这些行为不进行责任谴责,这些特定的前提,刑法上称为免责事由;无责任能力与不可避免的禁止错误是责任阻却事由。在这两种情况下,无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37.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等观点,都是错误的、不妥当的。该学者认为,刑法的概念应当这样来规定: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事责任的法律。 来规定,司法者在决定是否将某种具体行为作为犯罪来追究的时候,大致也要考虑社会危害性的判断、刑法机能的认识、犯罪机能的认识等各种因素。其中,首要的考虑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70.html -
了解详情
,它便要求司法机关正确认定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如果发生定罪错误,必然导致法定刑的适用错误,于是,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法定刑就与他所犯罪行发生出入。这就直接违反了 、刑关系所作的判断都是失当的和不公正的。如果离开或背离了统一的法律尺度,所谓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就只有是个人的专断。 2、我国刑法犯罪论体系下罪责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25.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出自理解,而是源于经验,它只适于后来的情况,且非纯粹的。这种关于法的旧实体本体论和客观主义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法不是像树木和房屋那样的客体, 为基础,而包容民间刑法。其违法性与有责性的判断就是民间刑法的最佳舞台。中国与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各自在期待可能性理论之类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是以上现象最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7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构成(注:简明:《论犯罪构成的分类》,载《刑法学研究新视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的观点是错误的。在开放与封闭的构成 构成要件模式的一种抽象概括,是对刑法分则中所有在构成要件的规定上不完整而且在违法性的判断上非自足的构成要件的统称;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是指法官在适用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12.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对行为是否具有危险所得出的结论也 完全不同。 作为刑法客观主义见解的抽象危险说以行为时一般人所能认识的事实作为危险的 判断基础。但是,如果完全以 在危险的判断上又主张只要出于犯罪意图实施了行为,即便该行为 自身不具有引起结果的危险也具有社会危害性。这明显是违背其前提的,间接提倡主观 定罪论。 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