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的危害也因此终止,则属于犯罪中止。 二、关于受贿罪的要件 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如何理解职务上的便利,目前在我国刑法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二种不同的观点 情况的受贿也比较少见,因此,同样需要查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受贿犯罪的侦破对策 在谈了受贿犯罪的本质及其要件后,从微观视角去浅析一下侦破对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96.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方面,风险及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条清晰明显,对风险制造人追责不会产生过多举证负担。传统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及风险特征则决定了其刑法保护范式,故而罪责自负 上的行为,而且还要求具备可将行为归咎于行为人的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态度。因此,责任主义首先是一种主观责任主义,是在否定客观责任主义或结果责任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98.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方面,风险及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链条清晰明显,对风险制造人追责不会产生过多举证负担。传统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及风险特征则决定了其刑法保护范式,故而罪责自负 上的行为,而且还要求具备可将行为归咎于行为人的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态度。因此,责任主义首先是一种主观责任主义,是在否定客观责任主义或结果责任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17.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的法律对教唆犯的规定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对以上五方面内容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教唆犯 教唆行为 教唆对象 教唆内容 教唆强度 教唆故意 我国刑法第29条规定: 罪这一点上下结论,而应综合评价教唆的内容、方式、教唆行为与教唆对象的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唆对象的易受影响程度。 第三,教唆故意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8.html -
了解详情
罚的危险。 另一方面,并不是只有和行为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的要素才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具有影响。如刑法第三百四十条所规定的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行为人只有在 首先,可能会混淆犯罪故意和一般违法故意之间的区别。众所周知,刑法上的犯罪故意和一般违法行为的违法故意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场合,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08.html -
了解详情
而我国的犯罪构成又被认为是形式和实质的统一,若按这种逻辑,似乎我国刑法理论上的实行行为是一个形式兼实质的概念。但由于多数学者在概念中并没有对 的故意,一旦承认了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甲故意杀人罪的责任将会被肯定。[11]其实,该案中行为人不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的根本原因并非在于行为和结果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46.html -
了解详情
的相对自由性,包含着对人性的关怀与尊重的伦理底蕴。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刑法上的意义主要体现了刑法的谦抑价值,弱化了刑法冰冷生硬的面容,使之具有一定的人情味, 因而是不自由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凡是受因果关系制约的一切都是必然的,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样,都是受必然性决定的,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50.html -
了解详情
,也就是说,构成要件是必然由客观构成要件和主观构成要件组成,而故意和过失就是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第四,与古典犯罪论体系和新古典犯罪论体系在违法论上的 )(行为,因果关系,物本逻辑结构等等)相联系的,而只允许从刑法的目的设定性(Zwecksetzungen)中引导出来。新的发展尤其表现在这一点上,即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61.html -
了解详情
但认为上尚有待于补充。我们认为,行为人预见的对象是具体的结果、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及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具体的结果是指刑法分则 秉志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刘志伟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①] 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2.html -
了解详情
那个学生端盘子的行为虽然最终与客人的死亡结果有着因果关系,但并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最多只能承担不予救助罪的刑事责任(德国刑法第323条C)。可以看出,在责任 总论),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页;[德]许遒曼:《刑法上的故意与罪责之客观化》,郑昆山、许玉秀译,载《政大法学评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