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审查并不完全具有采用价值。由于行政行为审查目的在于化解当事人的利益冲突,实现公民权利与行政权力的总体平衡,因此从利益衡量的角度对法律漏洞予以补充,是一条可行 是毫无联系,事实认定中并不能排除利益衡量的因素,因此似可尝试从利益衡量的角度审视证据的审查和采信。行政行为中审查中的利益衡量与行政自由裁量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9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审查并不完全具有采用价值。由于行政行为审查目的在于化解当事人的利益冲突,实现公民权利与行政权力的总体平衡,因此从利益衡量的角度对法律漏洞予以补充,是一条可行 是毫无联系,事实认定中并不能排除利益衡量的因素,因此似可尝试从利益衡量的角度审视证据的审查和采信。行政行为中审查中的利益衡量与行政自由裁量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88.html -
了解详情
比较成熟了。例如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就已经形成了体系,与之相比,在我国行政法中行政行为与行政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却鲜有学者进行研究。我国所出版的行 过程要经过若干论证环节,这些论证环节被立法法规定以后,便是一个法律行为。但是,立法法并没有对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制定作出同样的论证程序的规定,而国务院制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181.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合理怀疑的要求。[29]在制定行政基本法时,需要对确定法定事实要件的证明方法、规则和标准作出一般性规定。 第七,确定行政法律行为的成立、生效以及合法要件和 支出的分担比例。 [25]石佑启、杨治坤、黄新波:《论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法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08页。 [26]参见罗豪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359.html -
了解详情
指行政主体实施的没有处分内容和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行政主体在作出此类行为时,并无发生法律效果的意图。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核心区别在于后者不依赖于行为人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12页。 [20]参见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106页。 [21]江必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982.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行为后,理论上的争议更甚。对此,笔者主张,首先需要厘清具体行政行为与行政行为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而这又取决于论者在何种意义上谈论行政行为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83页。 [28] 程明修:《行政法之行为与法律关系理论》,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09页。 [29] 当然,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637.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指导等非权力性行为、不具有法律效果的事实行为、行政立法等抽象性行为、行政合同等双方性行为。 在我国行政法学界,对于行政行为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最广义的 只能是行政主体,而行政过程中的法律主体除了行政主体之外,还包括行政相对人以及第三人等主体,相对人及第三人的参与等行为与行政行为一样,都是行政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24.html -
了解详情
依法拥有行政检查的权力。 从上述归纳的要点来看,应该说行政调查与行政检查是两个并列的行为方式,但依据第38条的规定又可以看到,不管是调查方式还是检查 在于对调查措施权的规制。 有关行政调查活动的法律性质存在着不同看法,主要有三种观点:事实行为、中间行政行为和程序行政行为。[3]笔者认为,仅就行政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07.html -
了解详情
拿着行政机关解释过的法律去审查行政机关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或者拿着上级行政机关的法律解释去审查下级行政机关。财政和人事上与行政机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 的行政解释,其在没有针对案件事实而作出的解释使得其很难与行政立法进行区分。目前行政解释的主体也恰好是可以进行行政立法的主体。解释是避免误会的艺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8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目的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第三,诉讼对象是行政机关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包括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为及行政事实行为等。因而,在诉讼法上将作为客观诉讼的公益诉讼 与现状》,载《行政救济与行政法学》(一),台湾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3页。 [6]参见[法]狄骥著:《公法的变迁 法律与国家》,郑戈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