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教唆犯对加重结果主观归责问题 三、结果加重犯的未遂与教唆犯的主观状态关系 教唆犯对加重结果的责任承担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而 的共犯之称,②这对于正确揭示共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有道理的。对此,日本刑法学者牧野英一曾经指出:我们认为应从如下两个方面观察共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78.html -
了解详情
是世界法制的普遍实践。我国民法通则第98条明文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我国刑法不仅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直接保护人的健康权、生命权的罪名,还在其他 落到主观罪过。不过,大陆法系理论界普遍地认为,条件说不当地扩大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范围,没有起到限制刑事责任归属的效果。[6]原因说主张,能够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64.html -
了解详情
是世界法制的普遍实践。我国民法通则第98条明文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我国刑法不仅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直接保护人的健康权、生命权的罪名,还在其他 落到主观罪过。不过,大陆法系理论界普遍地认为,条件说不当地扩大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范围,没有起到限制刑事责任归属的效果。[6]原因说主张,能够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53.html -
了解详情
何谓必要联系的问题,没有普遍有效的答案。作为欧洲所有法律制度的共同特征,因果关系不仅归属于侵权行为法基本规定的内容,而且构成了其他几乎所有赔偿法责任构成 在横征暴敛上变本加厉,就注定要崩溃于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对法律(确切地说是刑法)一统天下的狂妄追求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以国家暴力资源为后盾的公共惩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45.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时,如果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具有高度或符合罪状要求的盖然性就可认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三)证明责任的倒置分配 在大多数犯罪中,一般将证明责任 基因技术危害行为。例如非法制造克隆人、侵犯基因资源等行为均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刑法不予以规定,对于维护社会道义秩序,保护国家重要法益类型极为不利。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41.html -
了解详情
的相当条件,是指一个条件(行为)显著升高发生结果的可能性。 相当因果关系说是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学说与实务的通说。按照台湾地区最高法院的意见(76台上字 上与前述交通领域上的信赖原则几乎相同。 五、危险行为导致结果发生 (一)因果流程的常态 一个行为制造不受容许的危险,这个行为与结果的发生虽然有事实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66.html -
了解详情
的相当条件,是指一个条件(行为)显著升高发生结果的可能性。 相当因果关系说是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学说与实务的通说。按照台湾地区最高法院的意见(76台上字 简介】 林东茂,单位为东吴大学法学院。 【注释】 [1]并非所有结果犯都有因果判断的难题,如窃盗就没有。 [2]答案应该很清楚。如果被害人平日没有心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83.html -
了解详情
被置换为实质的构成要件所保护的法益的侵害,正如扩张正犯概念的倡导者Schmidt所言,因果关系只是刑法运作的前提,只是表现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必然 年使用,犯行支配或者对犯罪行为的支配(Herrschaft ber die Tat)被作为刑法法理上的基本概念,犯行支配作为一种犯罪主体的特征用于说明作为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2.html -
了解详情
宋福祥见死不救被判处故意杀人罪(不作为)的有罪判决以来,我国不少民法学者、刑法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别阐述和论证了该案判决理由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合理性显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夫妻一方不作为与他方自杀身亡的因果关系 刑法理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构成要件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客观存在的,包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12.html -
了解详情
归责论之提倡⑴),不知这种跟随德日刑法学式的研究今后还要繁荣到何时。留德台湾学者张丽卿教授在谈因果关系论时指出客观归责理论也只是提供我们 中,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如何恰当的将日常风险行为排除于犯罪行为之外,是刑法必须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此,德国学者Roxin进行了深入持续的思考。1970年Roxin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