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忽视了自我危险参与者的作用,完全隔断了参与者的行为(教唆行为)与自杀行为的因果关系。[38]我深以为然。同时,我认为,冯军教授运用自我答责的原理 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1页。 [29]参见赵秉志:《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分则篇三),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20.html -
了解详情
但忽视了自我危险参与者的作用,完全隔断了参与者的行为(教唆行为)与自杀行为的因果关系。(38)我深以为然。同时,我认为,冯军教授运用自我答责的原理 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1页。 (29)参见赵秉志:《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分则篇三),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881.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只能由自然人构成此罪,单位不构成盗窃罪。但司法实践中曾有过这样的案例。还有单位杀人,单位强奸等等问题。 7.其它一些相关问题。如单位犯罪这个称谓和 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都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三)从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上讲,单位犯罪完全符合。 刑法理论告诉我们,共同犯罪必须有两个以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72.html -
了解详情
封建社会,关于过失犯罪的规定已经存在,而且即使发生过失犯罪,因犯罪事实较为简单,因果关系较为明确,行为人容易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因而过失犯罪并不突出。到了工业 20万以下罚金。在英美法系国家也存在着对过失危险犯的认定案例。[16] 我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10.html -
了解详情
而未遂的,不适用此项规定。致人重伤、死亡必须与行为人的抢劫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被害人自伤、自杀身亡的不应包括在内。 6、关于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即全部符合上述四个特征,才能定抢劫罪,缺少其中任何一点,只能定敲诈勒索罪。如案例:三被告人持枪到某个体加油站,向业主索要5000元现金,业主不同意,其中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8.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实质仍然在于对公民独处的权利的保护,但是应用范围却不断扩大,以下且以案例说明。 第一、空间隐私权保护的对象是隐私空间 隐私空间由于权利人的合理期待而具备 在于,这一概念集中体现了在空间隐私权保护规则当中,侵权行为、损害结果以及因果关系三要件之间的逻辑联系,也是空间隐私权保护特殊性的集中体现。在通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422.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刑事司法鉴定启动权的立法规定是否合情合理,是否符合刑事诉讼法及刑法的价值取向,则直接影响到司法公正与效率。针对司法鉴定启动权这一问题的 完全责任,则不尽然。有的被害人死亡与医疗行为的误诊、漏诊或治疗失误存在一定因果关系,而被告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应承担因医疗行为而造成的损伤。辩护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35.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外部世界的对象,即行为、行为客体、行为结果、行为与结果 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结果的客观归责、行为的外部情况和行为人。主观构成要件要素描述 的 人实施行为的具体目的如何。[4](P399400)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典型的例子是, 刑法第260条的诈骗罪,条文并没有规定该罪必须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32.html -
了解详情
其并没有将理由②和③所述的后果归并为一个整体加以讨论,而是分别针对各自的因果关系是否能够成立进行判断。 对于理由②,二审判决从各个年度的评委成员的不确定性、三 年版,第42页。 [8]李广宇:《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理念、方法与案例》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104页。作者李光宇为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17.html -
了解详情
其并没有将理由②和③所述的后果归并为一个整体加以讨论,而是分别针对各自的因果关系是否能够成立进行判断。 对于理由②,二审判决从各个年度的评委成员的不确定性、三 年版,第42页。 [8]李广宇:《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理念、方法与案例》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104页。作者李光宇为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