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法的虚假性。有的犯罪人在向减刑目标努力时,确乎是有突出悔改表现的,但当减刑既成事实时,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有的犯罪人 变更中的违法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了监督效果。 2.减刑监督的偶然性。由于检察机关对减刑工作实行监督的规定不够细,可操作性不太强,无论是从监督程序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70.html -
了解详情
。其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50]如将抽象的概念效率转化为结案率、当庭裁判率等指标,就是操作化的例子。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需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 《法律适用》2003年第12期。 [15]有时也会影响个案,如审委会也有一定的定案权,如院庭长具有一定的相对否决权。 [16]当然,审委会讨论案件、院庭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28.html -
了解详情
上否认个人拥有生产性资源产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非市场合约性的组织;但是,事实上的个人产权(对自己的人力资源的控制权)是无法消灭的,所以,在个人产权得不到 稿第121至125条)。我们认为,两种制度设计都有一定道理,又都在一定程度上失之偏颇。对于是否将企业财产纳入物权法范畴,应一分为二地进行具体分析。 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806.html -
了解详情
领导干部能够通过掌握用人权,对司法机关的工作形成实际控制,使司法官员在行使职权时不能不有所顾忌,从而受地方保护主义和当地行政机关的左右,影响司法公正。有鉴于此,特别 才能根据其个人经验、良心、学识和对法律的理解等对案件作出公正决断,并对自己的决断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法律所设置的全部司法程序,也都是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47.html -
了解详情
带来的不利影响。 但是,上述理由是否站得住脚是值得怀疑的。首先,我国民事诉讼实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当事人有义务对自己所提出的主张 证据的若干规定》是一个司法解释性质的文件,根据我国立法法、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只能对属于法院审判工作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进行解释,而无权创设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09.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体是否合法。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诉讼中只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和被告人的辩护律师、诉讼代理人才有权搜集和调取证据,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具有这个权利。[5]在 矛盾,促使其对自己所犯罪行作如实的陈述,达到查明案情,核实证据,以及发现新线索的目的。 3、取证的程序是否合法。因为程序的不合法影响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54.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能以习惯、伦理为依据,且不得溯及既往、不得类推解释以及不得宣告不定期刑。形式侧面使国民对自己的行为具有预测可能性。实质侧面包括刑罚法规的明确性 是存在的。[21]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因为考量某证券的交易价格和交易量是否受影响,可从该证券的基本面和相关外围因素如证券市场状况等入手。如果该只证券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42.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能以习惯、伦理为依据,且不得溯及既往、不得类推解释以及不得宣告不定期刑。形式侧面使国民对自己的行为具有预测可能性。实质侧面包括刑罚法规的明确性 是存在的。(21) 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因为考量某证券的交易价格和交易量是否受影响,可从该证券的基本面和相关外围因素如证券市场状况等入手。如果该只证券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27.html -
了解详情
与无身份者的共同犯罪等问题作专门、深入的探讨。 (一)挪用公款罪中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以共同犯罪人是否均有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特定身份为标准,可以将挪用公款罪的共 挪用既遂。理由是:对挪用一词,更为妥当的理解应是为用而挪,其中挪是挪动,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擅自将公款的占有权非法转移到自己的名下;用是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41.html -
了解详情
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至于被传授人是否犯罪并不影响传授犯罪方法罪既遂的成立,只是对传授者量刑时作为一个情节考虑。由于着手实行即标志着犯罪既遂 我国《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民法又规定,占有权既可以由所有人行使,也可以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