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喊出的文本高于一切[15]、Valette与Huc所确信的:倘说有一案件在法律规定中完全找不出根据,这未免是奇闻。[16]解经学派的这种实证主义立场持续了 《民法第一条的规范意义从比较法、立法史与方法论的角度解析》,载于《民法总则争议问题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第二版,第16-1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782.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展开的逻辑起点。[5]因此,有关身份关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亲属法相关内容与民法总则的关系以及其在民法典中的位置等问题上面。有学者认为婚姻家庭法调整对象 式行为。 2.通过入籍的行为而使非罗马市民获得罗马市民的身份 依据罗马法规定,可以通过人籍而取得罗马市民身份。罗马国家通过承认市民籍的方式,使得先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102.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 条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 《民法通则》这一民事基本法中的位置而言,类似于规定于民法总则编、作为民法总则一项制度的消灭时效。第三,以我国诉讼时效制度与其他国家(地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195.html -
了解详情
。[28]而名誉这个保护对象后来被删除了,原因就在于刑法典上关于侮辱、诽谤罪的规定(《德国刑法典》第185条以下)可以视为保护性法规,结合民法典第823条第2款 益者,法律上主体得享有经法律消极承认之特定生活资源。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9]最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4351.html -
了解详情
五条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胡康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认为:本条规定的内容,在民法学中称为物权变动与其基础关系或者说原因关系的区分原则。本律师 行为是每个人形成其法律关系的手段,因此它是私法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民法总则最为重要的调整对象。([德]梅迪库斯著,邵建东译《德国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890.html -
了解详情
项诉讼制度存在的价值,不具有审理瑕疵婚姻效力纠纷的合法资格。 婚姻法解释三草率规定通过行政诉讼解决婚姻登记效力纠纷,但事实上解决不了。解释三出台后各地处理的 (七)在身份关系案件的实体处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1、将民法总则中有关适用于财产纠纷的规定和原则,完全适用于婚姻等身份案件。 在身份关系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727.html -
了解详情
才能对物权行为理论之价值有更明晰的认识。 1.有助于民法典体系建设,使民法典总则自成体系 物权行为理论完全是德国概念法学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满足德国抽象化之偏好。 的惟一理论支柱就只有债权法上的合同(债权行为)了。这样一来,法律行为作为民法总则中规定的一项制度就成了问题。既然法律行为仅仅是对债权法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406.html -
了解详情
。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 通说认为,法律关系的本质在于,因法律的规定而在当事人间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的鼻祖萨维尼在论及法律 M].王晓晔,邵建东,程建英,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55-256. [4]李开国.民法总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2. [5]王利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428.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想指出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前面我已经讲过的主体问题,因为总则是后面各章节的统领,因此物权的主体应包括自然人、法人及其他民事主体,而不仅仅是 法时期就已产生占有,当时占有是指对物件有事实上的支配和管领。这国民法并未规定占有制度,但在民间习惯上,占有在事实上还是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并起到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74.html -
了解详情
终止不明的问题,以及代理权是否发生不明的情况。参见佟柔:《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82页;魏振瀛:《 存在过?比如在代理人持被代理人的介绍信签订合同的情况下,根据前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被代理人和相对人串通起来,代理人可能立刻倾家荡产(根据习惯,介绍信中用语常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