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在认定共同犯罪的时候,如果忽视其主观上故意内容,则违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对案件的定性将得出错误的结论。 笔者认为,关于内外勾结,利用 发展及其完善》,载《政法论坛》,1996年2月。 参考文献: 1 申勋潮、江启疆《论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载杨敦先等主编:《论刑法施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8.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穷尽世界的因果关系,甚至有些通过实证科学研究发现并为当时人们所接受的因果关系也完全有可能是错误的。例如,龙勃罗梭曾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犯罪与人的体型、 社会的许多案件中,法官也仍然无法就事实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陪审团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可能由法官造成的不公;英美法采取抗辩制,大陆法系中关于举证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9.html -
了解详情
揭老底的作业,其目的是要说明法律上的判断其实都是政治性选择的决定,解释、先例的援引以及正当化的论证只用于遮人耳目。因此,判决内容最终取决于法官的不同 形成具体的事实关系,在既存法律的容许范围之内通过试行错误的过程来发现新的规范生长点。可以说,人际关系网络及其抽象形态的关系主义也在司法中、在普遍的法律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html -
了解详情
假定了法律适用人已经认识到规则和边缘情形之间具有某种关系,但是哈特没有明确地阐述这两种关系的基础。在一方面,他说在边缘意义下,人们所做的判断是司法立法。 ,亨利?哈特 与阿尔伯特?塞克斯的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就像哈特在“理性建构”与“非持续的自由裁量权”之间做出特别区分一样。因为有些自由裁量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html -
了解详情
认知理性在后现代民族国家曾经甚至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理念先导功能,但用科学理性来把握人必然造成对人的认识的阙失。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基于科学理性 转型及其转型进路去德日化的判断,这对于我国刑法学的评价则有失公允。这在论断思维上受到了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脉相承的文化决定论的影响,其基本理路是先选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31.html -
了解详情
共犯独立性的理论(共犯独立性论),当然要被确认,而且不是共犯从属性问题中所说的从属性,所以用它作为共犯从属性的根据也是错误的。[56]团藤重光也 叶良芳博士持肯定意见。我们认同李洁教授等的判断,理由不再赘述。其次,阎二鹏博士关于共犯从属性说和独立性说的定位值得商榷。刑法学上对于犯罪行为的所有问题的探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552.html -
了解详情
比利益的外延要小。如果想要证明权利是法律保护的利益这一命题是错误的,我们至少需要证明有一种权利并不包括利益。 因此哈特就提出了另外一种质疑: 厨房设施的毁损,而且导致甲餐厅停业5天,对于这种停业的损失是否应该赔偿,法律上的判断还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这种损失属于纯粹经济损失,并非属于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631.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愿使用、处置自己身体的权利,法律尤其是刑法不应该对这一层面的自由加以不恰当的干预。李教授主张取消这项过时的错误的法律,因为一方面错误地惩罚不该惩罚的 也应当随此而改变。[9]由此可知,在保留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判断标准进行关注,性风俗改变后的行为入罪则没有意义。但是目前的我国对聚众淫乱行为的判断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19.html -
了解详情
法系国家的传统做法,如英国在1981年《犯罪未遂法》实施之前,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于犯罪未遂的判断主要使用两个标准:一是实质性行为标准,即在具有犯罪意图 类似的规定。[36]主观未遂论的典型立法例是《德国刑法典》,该法第23条第3款规定:行为人由于对犯罪对象和手段认识错误,在性质上其犯罪行为不可能实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548.html -
了解详情
法系国家的传统做法,如英国在1981年《犯罪未遂法》实施之前,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于犯罪未遂的判断主要使用两个标准:一是实质性行为标准,即在具有犯罪意图 类似的规定。[36]主观未遂论的典型立法例是《德国刑法典》,该法第23条第3款规定:行为人由于对犯罪对象和手段认识错误,在性质上其犯罪行为不可能实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5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