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历史过程作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确立我国刑法中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并将其贯彻于对未遂犯的刑事责任根据的揭示。[18]应该说,我国学者所论述的主客观相 的因素,应当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分析未遂犯时,他认为,未遂的特点就在于,这里缺少犯罪构成的一个因素,即独缺少结果这一因素,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086.html -
了解详情
的因果历程,因而预设目的、并选择一定的手段实现目的。行为是以一定的因果关系为前提的,但不是纯粹的因果关系。行为的本质是目的,正是因为人能够实施有 。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行为,作为还是不作为,只要能表现出人格态度的行为就可以被视为是刑法中的行为,所谓的能表现人格应当强调的是行为人主观因素同行为之间的联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78.html -
了解详情
(这与单纯行为犯相比,被称为结果犯)不同。{17}(40)运用日本刑法理论中以因果关系所作的分类,可以说明行为犯的未遂问题。 首先,我国刑法 (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2}[日]山口厚.危险犯的研究[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 {13}张明楷.未遂犯论[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这与单纯行为犯相比,被称为结果犯)不同。[17](40)运用日本刑法理论中以因果关系所作的分类,可以说明行为犯的未遂问题。 首先,我国刑法 (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2][日]山口厚.危险犯的研究[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 [13]张明楷.未遂犯论[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23.html -
了解详情
),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参见刘咏、王雪琪:《论刑法的谦抑性》,载《中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第8页。)倾向,行政权 降低(这种要求降低体现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前者如共同危险行为下的因果关系推定、证券侵权上所谓的市场欺诈理论(因果关系推定);后者则主要是本节着重探讨的各种因果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34.html -
了解详情
也不能否定其救助义务。这就是义务中的行为的非现实性特征的具体体现。所以,作为义务的产生无需以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因果关系能现实地具体支配为条件。 (2) 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在不作为犯中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刑法必须对不作为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作为义务作出明确规定。不作为就是当为而不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70.html -
了解详情
的身体动作, 便不属于刑法中的行为。 2.有意行为说。后来的自然行为论者开始肯定行为的意思, 认为意思是身体举动的原因, 肯定其间的因果关系, 认为行为是基于 统一, 无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 均受目的行动力所支配。目的行动力即依据目的而统治意思的能力。可为目的活动之人, 实行在其目的行动力范围内之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56.html -
了解详情
的身体动作, 便不属于刑法中的行为。 2.有意行为说。后来的自然行为论者开始肯定行为的意思, 认为意思是身体举动的原因, 肯定其间的因果关系, 认为行为是基于 统一, 无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 均受目的行动力所支配。目的行动力即依据目的而统治意思的能力。可为目的活动之人, 实行在其目的行动力范围内之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61.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状态,而是在于界定侵犯行为的责任范围。因此,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主要是以具有法律价值性的一切事实总体因素中,找寻其相当的因果关系并作为结果认定 ,在理解上也难以自圆其说,如果把索贿和非法收取贿赂作为第1 款基本犯构成的充足条件(因为没有它此行为综合考虑难以达到情节严重) ,使此罪成立,同时按照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00.html -
了解详情
,尽管是所谓突遇暴风雪,也不可否认肇事行为以及不救助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暴风雪固然来得突然,但也不是空穴来风,因而绝对不同于地震、火灾等异常 由王作富教授执笔)。 [30] 王泽群:《论我国刑法中的具体抽象危险犯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罚根据入手》,《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