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造成的结果不等于后行为人的行为与该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后行为人不应对与自己行为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结果承担责任。在本案中,死亡结果可能是 财物的情况下,为了取得财物而对被害人实施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应直接适用刑法第263条认定为抢劫罪,而不成立事后抢劫。 [18]Vgl.,Claus Roxin,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1.html -
了解详情
杀人罪。如前所述,之所以日本理论及判例通常否认移置逃逸成立故意杀人罪,是因为日本刑法理论通常认为,无论第217条的单纯遗弃罪还是第218条的保护责任者遗弃 移置被害人导致被害人死亡危险升高的,通常能肯定移置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成立故意杀人罪;积极移置没有导致被害人死亡危险升高甚至降低危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31.html -
了解详情
类型性(处罚的框架范围)而无限定地肯定共犯的成立范围,只要能够肯定因果关系就承认成立共同正犯。[42]但是,诚如日本学者前田雅英教授所指出 犯を区别するということ》,弘文堂2005年版,第32页。 [42] [日]井田良:《刑法总论の理论构造》,成文堂2005年版,第353页。 [43] [日]前田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70.html -
了解详情
斯。威尔哲尔(HansWelzel,1904-1977)是德国卓越的刑法学家和法哲学家。他在刑法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目的行为论理论。这不仅动摇了传统的行为论( 的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传统行为论出于上述不重视行为具有人的意思所操纵的特点,而未将过失行为的不法视为独立问题。?威尔哲尔则认为,刑法上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56.html -
了解详情
尔哲尔(HansWelzel,1904-1977)是德国卓越的刑法学家和法哲学家。他在刑法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目的行为论理论。这不仅动摇了传统的行为论( 的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传统行为论出于上述不重视行为具有人的意思所操纵的特点,而未将过失行为的不法视为独立问题。? 威尔哲尔则认为,刑法上规定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01.html -
了解详情
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三、关于“诱因”是否是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在本案中关系到行为人对诱因行为引发的最终死亡结果是否负刑事责任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 头部引起轻微外伤是诱发被告人隐疾发作并最终死亡的原因之一,两者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由于被害人自身所具有的区别一般人的特殊状况-脑基地动脉粥样硬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44.html -
了解详情
引起的义务的情形? 所谓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是指由于行为人的某种行为而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负有以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或防止结果发生 犯罪的构成要素之一,即行为人的不作为行为与社会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这也是认定本案被告人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 不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87.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二、教唆犯对加重结果主观归责问题三、结果加重犯的未遂与教唆犯的主观状态关系教唆犯对加重结果的责任承担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而 纵的共犯”之称,②这对于正确揭示共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有道理的。对此,日本刑法学者牧野英一曾经指出:“我们认为应从如下两个方面观察共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1.html -
了解详情
。威尔哲尔(HansWelzel,1904-1977)是德国卓越的刑法学家和法哲学家。他在刑法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目的行为论理论。这不仅动摇了传统的行为论 的“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传统行为论出于上述不重视行为具有人的意思所操纵的特点,而未将过失行为的不法视为独立问题。?威尔哲尔则认为,刑法上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3.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而引起了犯罪结果,故笔者认为在共犯的处罚根据上就是我国刑法学理论所谓的因果关系论。 (二)共犯处罚根据对否定片面共犯的具体应用 我们认为 犯罪[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8页。 [13]刘宪权.中国刑法学讲演录(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4]赵秉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5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