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这一条款曾被认为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细化,其意义不言而喻。 [15]参见联合国经社理事会1984年50号决议批准的《关于保护面对死刑的人的权利的保障措施》。 [16]在美国,此类证据被视为毒树之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90.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3、一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这方面的规定有许多,例如刑诉法第11条: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犯罪,构成什么罪作出认定,还要求解决在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回答这类复合型试题时,基本上也还是以上所说的方法,只是需要更加灵活地使用。 作者: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52.html -
了解详情
、经验访谈、个案研究等调研方法,全面分析了刑事被害人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境况。 一、甲区刑事审判中被害人的基本情况 为了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掌握甲区刑事 处境与此案如出一辙。 三是从解决纠纷方式角度分析。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诉讼中,民事赔偿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调解,如果调解失败,那么赔偿概率将微乎其微。〔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2.html -
了解详情
下,经过论证,被告人确已构成犯罪,此时需要律师说服被告人自愿认罪,劝说被告人及家属赔偿被害人损失。在被害人自愿的前提下,让其出具或出庭说明谅解被告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推进,民众权利意识的高涨,刑事辩护前景无限,量刑辩护未来必将成为刑事诉讼中百花齐放的芳草地。 【作者简介】 李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47.html -
了解详情
中虽然明文规定了两审终审制度和司法赔偿制度,但也存在许多的救济盲区。[37]一是刑诉中被害人的权利被忽视,往往得不到救济;[38]二是司法赔偿以 参见张小玲: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自诉救济制度,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9] 如对公安机关的不予立案行为是否属于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241.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3、一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这方面的规定有许多,例如刑诉法第11条:“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作出认定,还要求解决在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回答这类复合型试题时,基本上也还是以上所说的方法,只是需要更加灵活地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5.html -
了解详情
的联系在于,监督也是一种制约、制衡、约束,刑事诉讼中监督与制约都能起到防止和纠正工作中失误的作用,以利于正确认定事实和运用法律。监督与制约 说明的理由进行审查。如果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成立,控告申诉部门负责告知被害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如果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控告申诉部门应当 ...
//www.110.com/fagui/law_20761.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证据,法院审查后裁定检察机关起诉,仍以公诉的形式提起诉讼。这样既能赋予被害人充分表达不服检察机关不起诉决定的权利,对检察官行使不起诉权进行制约,较好地 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12]参见陈光中、汪海燕:《刑事诉讼中的效率价值》,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研究》,中国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506.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目前中国可以考虑从立法上进行非犯罪化的行为主要有两类:一是无被害人的犯罪,包括赌博、不针对未成年人的淫秽物品犯罪、安乐死,这些行为本身没有直接侵害 定罪中予以考虑,其在实体法上符合相对罪刑法定主义的基本精神,在程序法上也是刑事诉讼中起诉便宜主义运用的客观趋势所在。 5.准确把握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186.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契约关系。 一、契约关系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基础 在传统的纠纷解决价值理论当中,权利补偿或者说权利实现是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价值核心,也是其目标所在。 任何的发言权,这与其在程序上的当事人地位极不相称。作为刑事诉讼一方当事人,被害人可以放弃些什么,可以向国家要求些什么?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