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围上具有一致性;法人行为能力由机关或代表人实现。[1]但是这种认识随之而来会产生很多相关的问题,如既然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在享有时间和范围上 《民法通则》中对于“其他工作人员”缺乏《德国民法典》的“组织任命”的要求,这样使得法人是否也要对基于普通授权委托产生的一般代理人在代理过程中承担责任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6.html -
了解详情
法接受了注释法学派的研究成果,最早采纳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第一次系统、完善地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以后,许多继受德国民法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设立解释了私法自治的基本精神。民事法律行为解释了为什么能够产生、变更和终止法律关系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愿。对某些行为,法律允许当事人通过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19.html -
了解详情
仍然阻碍着一条保护人格的一般性法律规定的产生。21也正因为这些难题,偏好抽象的德国人难以抽象出人格权,因为德国民法典的编纂者关注的不仅是概念的抽象性 地区的人格权制度的发展中,并不需要依据宪法来创制民法上的一般人格权。虽说德国法创制一般人格权的依据是基本法,但一般人格权并不是直接依据基本法的条文创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10.html -
了解详情
方法。我将指出,即使这一概念和制度的价值在今天看起来并不大,在当时的德国出现这一概念是有其合理性的。二、法律行为概念在 ,死因行为)、ehelicheLenbensgemeinschaft(婚姻共同体)等。正是这些法律术语的使用,使德国民法典才得以建构起来在萨维尼那里,法律行为的定义是:“行为人创设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6.html -
了解详情
通说认为以物权变动为直接目的的物权行为“不负载伦理的意义”,故不得构成《德国民法典》第138条第1项规定的善良风俗的违反(“违反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效力的论述完全不能成立。误解为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对法律行为有关事项产生错误认识。依据法律行为一般理论,无论债权行为的意思表示或者物权行为的意思表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8.html -
了解详情
债权证书的交付作为质权设立的前提条件。世界各国也不乏此观念的立法例。《德国民法典》第410条规定:仅在原债权人向债务人交付有关让与的证书后,债务人 方式,将质权设定的事实公之于众,排除他人对质权的干涉,方便他人了解质押事实,产生公信力,有利于实现对质权人、善意第三人和交易安全的保护。普通债权存在相对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4717.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它更为关注受害人财产具体构成的变化和具体权益所遭受的事实上的破坏。[51]德国民法典第249条第1款规定:损害赔偿义务人必须恢复假如没有发生引起赔偿义务 此后出现的假设原因。[78]否则将违背一次性赔偿的规范意旨,导致拖延诉讼并产生额外的诉讼成本。[79]反之,在适用定期金赔偿的案件中,应考虑嗣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333.html -
了解详情
能源产业开发对象。因此,自然力首先是通过商品化,从交易制度中进入法律体系,然后才产生了权属的确认问题,这便是合同法和物权法对于自然力研究的起始点,也是公共 属于民法意义上的无体的权利的客体。[8]1896年《日本民法典》第85条直接承袭了《德国民法典》的学说。早期学说认为物以占有一定空间而有形存在为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491.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德国民法典第406条,瑞士债法第169条第2款,我国《合同法》第83条) 组成,债权转移只是该合同履行的结果。因此,债权让与并不在债权合同双方立即产生债权转移于受让人的效果。故这种规定上的差异是难免的。 反观我国立法,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890.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这一解释是否可以类推适用于其他所有主张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场合?针对违约产生的精神损害,当事人是否只有通过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方式才能主张权利?其法律依据又 ,第122~125页。 [13]参见倪同木:违约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研究以《德国民法典》第253条之修改为中心,《法学评论》2010年第2期。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2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