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花钱,申请再审即有法律依据且不花钱的侥幸心理,防止当事人纠缠不休。关于申诉,我国宪法规定为公民的一项权利,但我国至今仍无一部法律去规范申诉行为 不能规定实行开庭审理。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上诉制度存在着许多缺陷,这有待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完善与发展,也需我们法官们在司法实践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06.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并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的程序或第二审程序规定进行审理。?我国《民事诉讼法》设立的审判监督程序,是为了纠正人民法院的 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外,当事人对生效的判决、裁定及调解书到底有多少次申诉的权利,目前法律及司法解释都没有明文规定,造成在审判监督过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2.html -
了解详情
改变了这种申诉的性质和作用。根据这些新规定,当事人等的申诉,只要具有法定的某种情形,人民法院就应当重新审判,否则就是违法的。当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某些 错误的认识,认为取消了收容审查,扩大了拘留范围,认为修改后的刑诉法关于拘留的规定把收容审查的内容全部吸收了,在实践中如遇到符合过去收容审查条件的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58.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之列。5、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列举式的规定的局限与误导我国行政诉讼法在受案范围上,将“对拘留、罚款、吊销 ,且对“国家行为”进行严格界定,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53.html -
了解详情
。 [2]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第一审的轻视已经成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大痼疾,这正是判而不决、终审不终,大量产生上诉、申诉、上访的制度性根源所在,而民事诉讼所追求 ,主要涉及审理对象问题。 第一,发回重审的范围。关于发回重审的范围,我国《民事诉讼法》仅做出了两种情形的规定,即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41.html -
了解详情
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这三部诉 讼法律中。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这部诉讼法律的规定精神,审判监管制度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审判监督提起或引起的主体有 交办的指令再审案 件或提再审案件、人大监督的案件,以及当事人提出申诉的案件,这些案件均由本院审判监督庭对其原判是否正确进行复查。但当前,审判监督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10.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观点以最高人民法院《民诉意见》第156条的规定为依据,另一种则坚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在举证期限届满后不得提出反诉的观点 受理的情况,势必要首先分析起诉权的保障制度。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明确规定了起诉应具备的四个条件,对于起诉权的救济规定在第111条,试分析可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02.html -
了解详情
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时度势,着力解决当事人反映强烈的申诉难和执行难问题,作出对《民事诉讼法》部分内容修改的决定,经过三次审议,修正案于2007年10月 的一步。我们期待着我国民事诉讼法下一次的全面修改,以进一步完善民事再审制度。 作者:刘思阳 【注释】 [1]法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纠错程序有三种途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05.html -
了解详情
弊端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继承了前苏联的立法理念,强调公权力的主导作用,削弱了当事人的处分权。同时由于规范本身的不完善性,在实践中出现了“申诉的 主要弊端体现在: 1、再审程序发动主体范围过宽。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7、179、18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基于审判监督权可以引发再审,当事人行使申请权可能引发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9.html -
了解详情
反复审理到底是否合法?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一审之后,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进入二审,二审为终审判决,但当事人还可以就已生效的判决提起申诉。申诉有可能被上级法院 并没有设定时限。(二)对再审后维持原判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207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