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义务是特定义务,刑法要处罚的是行为人不履行作为义务,但更重要的是要处罚不阻止构成要件结果发生;另一方面,过失犯中的行为人是一般主体,其所担负 相当因果关系理论来对行为是否具有对法益实质的危险性。如此一来,就使得原本客观的因果关系理论被赋予了太多的价值评判功能,从而与归责难以划分界限。因此客观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997.html -
了解详情
和中国都是如此。 刑法中的很多判断,取决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观念或习惯性思维。弗莱彻指出,在因果关系的感知过程中要注入习俗所具有的 、教授(2005),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山东大学刑事司法与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846.html -
了解详情
的条件理论,认为与惹起结果有关系的一切条件都具有等价值的因果关系。这种思路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刑法学大家Stubel就认为参与人具有共同的可罚性。19世纪中叶条件 提出开放的犯行支配概念,认为正犯是行为情事的核心人物、犯罪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进而区分了直接正犯、间接正犯和共同正犯,分别通过行为支配、意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603.html -
了解详情
新构成要件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麦兹格。他同麦耶一样,认为刑法中的构成要件具有明确何种行为是犯罪的罪刑法定主义的功能。但是,麦耶认为,行为的命令及禁止 来把握,即因果行为论。这种学说在刑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因果关系来解释行为的理论,最突出的是身体动作说与有意行为说。身体动作说罢行为理解为纯肉体的外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58.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系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在刑法理论界是有争议的。其实,如果没有因果关系,那么所谓的危害结果就不是该案中的作为犯罪 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5]赵军、王良华.公诉机关证明责任的减轻及其制度设计载证据学论坛(第五卷)[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32.html -
了解详情
检测手段,假药与危害人体健康的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完全查明,也在实践中减弱了对生产、销售假药行为的打击力度。由于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 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分别由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制定。这些标准中,有的是强制性标准,有的是推荐性标准。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食品安全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58.html -
了解详情
如此作为。[50] 然而,到了19世纪,由于法律实证主义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法律实证主义要求在刑法中严格确立罪行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罚、法无 。尽管作为法国侵权行为法理论的核心概念,faute与因果关系、损害共同组成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但是,民法典中却并没有关于faute的明确定义,因此争议非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92.html -
了解详情
检测手段,假药与危害人体健康的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完全查明,也在实践中减弱了对生产、销售假药行为的打击力度。由于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 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分别由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制定。这些标准中,有的是强制性标准,有的是推荐性标准。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食品安全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08.html -
了解详情
等价值性?第三、等价值究竟应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哪一个阶段判断?[14]我国刑法与德日有别,对犯罪的认定,采取的不是德日三段论犯罪体系,因此,日高教授 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与妻子死亡具有的是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既然在不作为犯中,法益侵害结果的实现具有多重因果关系,那么,如果单从作为义务人或作为义务方面去寻求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50.html -
了解详情
等价值性?第三、等价值究竟应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哪一个阶段判断?[14]我国刑法与德日有别,对犯罪的认定,采取的不是德日三段论犯罪体系,因此,日高教授 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与妻子死亡具有的是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既然在不作为犯中,法益侵害结果的实现具有多重因果关系,那么,如果单从作为义务人或作为义务方面去寻求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8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