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的环境法条款“移植”到民法典中,破坏了民法典的和谐与完美。这些问题表明:民法典如何实现“绿化”已成为了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今世界正处于世纪之交的 新的特点,体现了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由于保护社会利益的需要,各国民法都通过修订增加了社会本位的色彩,强调权利的公共性和赋予一定社会组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95.html -
了解详情
有受权利、负担义务之能力,但专属于自然人之权利义务,不在此限。”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比较重视对人格权的保护。1964年的《苏俄民法典》虽未提到人格权的概念 可以依法出售或转让,如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这主要是因为这类人格权本身也是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52.html -
了解详情
无作为区分能否适用法国民法、能否享有民事权利的标准。 德国民法继续坚持并发展了以个人作为民事主体的制度,并创造出“(rechtsfaehigkeit)一词,中文译为 许多国家对经营性法人目的范围外的行为不再认为绝对无效,基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对某些对社会秩序没有严重影响的行为,赋予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03.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是法律的重要价值准则。如何对待权利,是不同类别法律的重要区别。在法治国家,权利总是被法律所强调和保护,在人治国家,权利总是被践踏和抛弃。“ 行政诉讼的类型化尚不发达,限制了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①主观诉讼是指以保护主观个人权益为目的的诉讼,原告的起诉资格取决于是否存在对其实体法上权益加以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36.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保障机制。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是根据德国联邦行政法院根据法律稳定性原则以及民法诚信原则的推论而确立起来的,后为大陆法系其他国家借鉴。在普通法中与之 了政府或官方的过多干涉,近现代以来获得快速发展,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个人权利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西方新闻业也存在商业化倾向加剧、黄色信息泛滥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43.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是法律的重要价值准则。如何对待权利,是不同类别法律的重要区别。在法治国家,权利总是被法律所强调和保护,在人治国家,权利总是被践踏和抛弃。“ 行政诉讼的类型化尚不发达,限制了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①主观诉讼是指以保护主观个人权益为目的的诉讼,原告的起诉资格取决于是否存在对其实体法上权益加以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45.html -
了解详情
针对警察和检察官提起的,因为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最有可能侵犯个人的权利。警察和检察官可能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包括侦查、搜查、扣押、逮捕、拘留和在报纸上发布 扩大《国家赔偿法》的覆盖范围,由于这些解决办法是为了应付特定的问题,它们如何与《国家赔偿法》的其他原则衔接经常很难确定,这样,虽然在几个领域内发展了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93.html -
了解详情
》中并没有明示。即对于人民法院所作的裁定,有关人员不服或认为有误的,如何得到司法的救济问题,《征求意见稿》并没有涉及。对此,笔者以为可以借鉴 而言,就在于通过确立“非经正当程序,国家不得剥夺个人财产”或“通过正当性法律,处置公民财产”的宪政逻辑,为公民权利的保护提供法治环境和理论渊源。[相关条文]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60.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任意双方之间有了利益冲突,弱者一方能通过何种法律途径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权利(权力)如何落实的问题,都将直接涉及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以及人们对 逐层向内“德治”、“人治”而完成的。“家国同构”的结果就是没有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利之分,更无个人权利的立足之地。可以说,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中国社会,人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36.html -
了解详情
,即政府。不可否认,在洛克的这种假定之下,政府当然可以运用权力和法律来保护自然权利,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注意到,既然政府拥有了权力,但谁又能保证政府就不 ,否则,国家权力又会对个人权利的践踏和侵犯。因此,这又需要对国家权力加以约束和限制。但是,对国家权力机关加以约束和限制如何进行呢?或者说对国家权力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