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3页以下。 ⑺陈兴良主编:《犯罪论体系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页。 ⑻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 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1年版,第211页。 ⒆许玉秀:《主观与客观之间故意理论与客观归责》,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90页。 ⒇许玉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901.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作为是刑法理论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刑事责任理论的研究和我国刑法理论的繁荣息息相关,经历了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不 。另外还有学者专门对伤害未遂的刑事责任进行了探讨。有学者指共同犯罪刑事责任的基础是共犯人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各犯罪人应当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49.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犯罪;挪用公款必须具有直接的犯罪故意。 本文开头直接阐述了挪用公款犯罪的定义,深入分析。对该罪所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探讨。第一、关于挪用公款罪的 公款过程事,往往于事前或者事后,在领导班子内部与个别成员甚至全体成员进行过研究,形成所谓集体决策。对这种集体挪用行为,应当如何处理?对集体挪用行为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02.html -
了解详情
定故意伤害罪,当然都是主客观相一致的。 三、司法实践中的理论运用 研究刑法理论问题必须注意到它与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的密切关系。我国刑法理论界近几年 这样司法机关就难以用确实、充分的证据,去证实行为人具有这种特定的犯罪故意及其行为具有这种特定犯罪的性质,就不可避免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根据被告人的口供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81.html -
了解详情
深入的研究,观点纷呈,见仁见智,使理论研究得到了深化,但是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不少消极作用。本文试就该条款争议较大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推动认识的统一。 主观上对正在进行的暴力侵害以及本人的防卫行为的认识,不是犯罪故意的内容。防卫人义愤致害故意的存在是与特别防卫在主观上必须具备的目的正当性相矛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70.html -
了解详情
为共犯。 2.国家工作人员与其家属的共同犯罪故意的认定 共同故意是构成共同犯罪的要件之一。在家庭成员参与受贿犯罪案件中,如何认定他们主观上的共同故意, 秉志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下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56年10月第一版 2、孙谦主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91.html -
了解详情
,对客观上业已存在的共同过失犯罪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承认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的条件、认定、定罪与处罚等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所谓共同过失 包工头则应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论处。 (二) 共同过失犯罪的处罚 在共同犯罪中,由于各行为人主观上都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且在这一主观心态的支配下在客观上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10.html -
了解详情
的单位的范围一般不准确定。但什么样的自然人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因为法律对诬陷的对象未作任何限制,所以,诬陷的对象 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单位或者个人告发,诽谤罪则是将捏造的事实公然在社会上予以扩散。(3)主观方面犯罪故意的内容和目的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是明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75.html -
了解详情
的利益理应得到法庭的充分关注与保护。被害人参与量刑决策,可以切实表达其因被告人犯罪行为遭受的身体损伤、精神创伤与痛苦以及财产遭遇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从被害人 加强试点和试验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建立对改革项目的评估体系,总结成绩、研究问题、推广经验;建立司法改革成果转化基地,固定和转化司法改革成果;深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7.html -
了解详情
之下,淹没于过失侵权之中,其体系地位、构成、判定、类型、法效等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笔者拟就此展开研讨,并结合相关立法之规定,以求教于学界。 一、 非故意责任。 从我国刑法理论来看,对违法性认识也见解不一。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要求的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