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在2002年访问中国时就指出: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所有证据制度的一个最起点的问题,就是所有的法律体系,无论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社会主义法系,都是 语境下来解读,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曾经的一些看似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改革举措却招致社会的诟病。 (二)当前法院查证权在我国进退失据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84.html -
了解详情
在庭前相互开示证据,并且这种做法还有扩大的趋势。基层检察院的改革、试点,对完善我国的证据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没有规定 证据开示的地点在国外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世界各国的做法不尽一致。关于我国证据开示的地点也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应当在法院开示,有人认为应当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99.html -
了解详情
件增多,给司法机关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不赋予被害人上诉权,不符合人权发展的需要。 综上,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更符合我国的法律现状。 年版,第127页; [⑥]黄太云: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 [J].中国法学1996,(2). [⑦]刘亘菊: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 [J].法学研究1997(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33.html -
了解详情
,根在侦查。对侦查权力缺乏应有的规范和制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缺陷之一,也是我国与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主要差距之一。根据侦查程序的 孙长永,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 [1]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有关问题的决定》(2006年12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1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条文以及某一个司法个案的成本效益问题,也对部门法的划分、法律原则的实际应用提出独特的看法,并借助最低成本标准等均衡性目标,对法律改革的得失进行评价。 二 实施的;而诱致性法律供给则是指通过法律试错和打擦边球,而实现法律制度的创新。 [40]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098.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的现实,来审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依据,目标及举证责任在审判活动中的价值体现。目前,我国民事诉讼学界对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属性、转换及选择之研究, 的黑洞.如果将当事人这些投入算进来,那么 贯彻实行举证责任制度的诉讼成本总量会大大下降,况且,在诉讼中正确处理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有利于人民法院利用有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1.html -
了解详情
和效率。本文在阐述设立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司法改革的现状,提出了举证时限设置的立法构想。 [关键词] 举证时限,临界点, 曾在新民诉法典实施后提出建立举证时限制度的建议[2],然而关于举证时限的理论并为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在民事庭审改革中这一问题日益凸现,有鉴于此,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11.html -
了解详情
。此外根据1994年11月通过并于1995年4月10 日生效的《刑事司法和公共秩序法》对沉默权制度的修改,被告人在审判前不向警察和检察官交待被合理要求应当 刑事法评论》1995年1月号。) 三、关于我国证据开示的制度设置 我国新刑诉法就刑事案件中的证据信息沟通分不同的诉讼阶段作了三款规定:其一,侦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40.html -
了解详情
真实?在客观真实说尚为主流学说之时,我国司法实务部门以“确实、充分”这一看似严谨但实际上缺乏操作性的标准作为证明标准,而对于以“高度盖然性”作为证明 程序选择权程序选择权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选择程序制度的权利。当事人是民事诉讼程序的主体,选择什么样的程序处理纠纷与其实体利益与程序利益息息相关,因而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9.html -
了解详情
芒:《究竟是“世界一流的大学”还是“世界一流的衙门”?——关于大学体制改革的思考科友留学网,2005年3月13晶日,//www.key.org.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67)现行的学术体制,如职称评定制度、科研成果评审和奖励制度(学术评价体制)、科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