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某种弊端和危机并开始向后工业文明过渡之时才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这样,中国的法治化过程就必然面临着国情与理想、变革法制与守成法制、 是我国长期以来,忽视“法律至上、法律主治、人民主权、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等法治理念或法治信仰的熏陶和培育,忽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等人文思想和“自由、平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406.html -
了解详情
把地方公债异化为准国债,因而大大抵消了其对于宪政建设所可能具有的重要意义。 依照地方公债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地方政府对地方选民负责,提供地方选民所需要的公共 政府在宪政和法治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地争取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并且对地方民众的利益予以更好的保护;更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宽容妥协的基础之上找到互利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782.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解释宪法填补法律漏洞,而这些都应当体现在司法者的法律文书之中。由此体现出宪法的多方面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秩序的逐步有序形成。 (3)应当辩证地看待政策的 较而言较受关注。体制保障往往涉及国家权力优化配置的敏感问题,因而应当从中国国情出发、而不是简单地从理论框架、更不是从西方语境出发,来探讨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86.html -
了解详情
「论文提要」 为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加快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法官队伍。根据目前我国法院和法官队伍 对法官助理制度进行了实践论证。笔者根据该院法官助理制度的具体情况,试从实施法官助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实证参考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58.html -
了解详情
各种利益。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来说,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应该是一致的。但在一定情况下两者还是有相矛盾的情况。对此,有学者在论证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时曾 ,按行政合同履行财产性给付条款等。总之,行政服务职能和理念的转变必须通过强化和明确行政主体的特定义务才能实现,这要求行政法加强对行政主体义务全面性、特殊性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79.html -
了解详情
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第一次从治国基本方略的角度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但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依法 根本上来说,认为刑事责任关系到人的自由,只有法律才能加以限制的观念是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因为法律是直接代表人民的主权机关(即议会)制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30.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改变宪法总的架构和基本内容,而在保持宪法稳定性的基础下,把中共十六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战略性的根本方针政策反映到宪法中来,把近些年来国家建设 的过程中,必将为我国宪法在今后的进一步完善创造条件。特别是在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之后,宪法和法律在我国不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64.html -
了解详情
归到一种用来合理化、正当化政治统治的现状的一个文献。那么,在议行合一的理论,当然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 最多允许的司法制度大概就是一种工具性的宪法解释 的一个极限。实际上,我们看,对违宪审查的肯定实际上也有不同的切入,不同的理论基础。当然,我们也许看到另外一种折衷的态度,对于隐藏在民主政治和宪政主义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1.html -
了解详情
防线,作为和平年代“最后一个讲理的地方”,法院审判工作的好坏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其中的法治思想以逻辑缜密、结构严谨、 而且也是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二、有法可依:法院审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是正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7.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义务相一致观念、公平正义观念,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结合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将宪法学习 的不良影响和侵蚀,自觉抵制各种"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残余的消极影响。弘扬法治精神。要以传播法律知识为基础,更加注重思想教育,将宣传教育重点放在培养 ...
//www.110.com/fagui/law_3182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