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为前提,转而判断法定解除条件是否成就,进而判断是否支持合同解除行为。而本案二审法院判决的重点则在于,或者说其隐含的意思是,即使对解除条件约定十分明确且已经成就 效力。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条约定明显属约定不明确,根据此条,认为欠付1元或1000万元均可以解除合同,显然是约定不明,约定不明时,则准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032.html -
了解详情
中,考虑中国地域广阔、羁押处所多为一审法院管辖地,交通不便的现实,可以灵活处置直接言词辩护权的实现形式,可考虑在提审中引入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或者 对于后者应保证以直接言词方式陈述的权利,同时,增加《律师法》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担任死刑案件二审辩护的律师对死刑判决适用合理性的书面说明义务,并由二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85.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采用书面方式进行审理。作为具体的修改建议,为了避免导致再审程序都可以采用迳行判决的误解,应将修正案目前关于再审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表述 错误和违反法律规定,限制当事人辩论权利这两个程序性条款。对修正案的内容调整进行全面的考察已无可能,但笔者认为新增加的这两个条款大有可商榷的余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2.html -
了解详情
高级人民法院对中级人民法院同意中级人民法院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审查决定,如果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中级人民法院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提审改判 复奏制度。 死刑复奏始于何时?由于史书的记载不够完整,人们对复奏与核准是否同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尽一致,考据难以定论。有学者认为死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7.html -
了解详情
186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抗诉范围的限制。可见,我国对二审程序采取全面审查原则,理论根据是 ,那么只要一旦提出再审要求,就可以实现再审。这实际上是理论的一种误导,在这里所指的主体是一种权利性资格载体,权利是否实现,还需要具备必要条件。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13.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程序的权利。一旦法律规定当事人享有再审诉权,该当事人就可以对生效裁判提起再审之诉,在符合再审之诉的要件时,法院就应当受理并予以裁判。 在我国的审判 诉的要件继续进行审查,尤其要对再审事由进行初步的实质性审查,即判断再审事由是否成立。如果再审事由不成立,就判决驳回再审请求;如果再审事由成立,就对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2.html -
了解详情
罪控诉,使其在法律上不成立,同样也可以使被告人无罪。因此,无罪推定原则使辩护权获得了制度上的支撑。 无罪推定原则假定被告人在法官判决有罪之前是无罪的 ~177页。)这不能不说是对这一重大问题解释的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在发生于浙江省张耀喜犯辩护人妨害作证案中,同样也围绕律师伪证罪是否必须在客观上以物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74.html -
了解详情
是司法公正、判决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程序公正又是结果公正的保障。实体不公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如二审、再审程序得到恢复,而程序不公则不然,它对当事人权利的 司法机关在人力、时间、精力、物力等方面的付出,无疑增加了司法成本的投入和司法资源的浪费,而这一切本可以通过严格执行程序法而避免。 公正是指人们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71.html -
了解详情
提起上诉的,是否可以加重被告人刑罚呢?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首先要进行规范目的的判断。通说认为刑诉法设置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目的在于使被告方不会对上诉心存 的论证负担,有利于抵消和制衡这种专断,使得司法过程更符合文明和民主的要求,增加了判决的认可度和可接受程度。[19] 举例言之,我国刑诉法并未规定对质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89.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庭个人的判决,可以在不经更高权威确认的情况下,对本案以外的其他案件发生说服效力,无疑缺乏正当性基础,对于法官个人和整个社会的风险都大大增加了。 3 了个案的具体事实,也使未来裁判者无从识别该批复所针对的事项是否与本案事项相同或相似。其实就程序启动主体而言,由下级法院而非当事人将法律问题提请最高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