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曾某自杀成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曾某的死亡后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法院认为宋某的行为已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很显然,在此案 道路通向城市》,法律出版社2004版,第299页。 [10][日]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页。 [11]1994年9月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17.html -
了解详情
,对曾某自杀成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曾某的死亡后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法院认为宋某的行为已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很显然,在此案中 :《道路通向城市》,法律出版社2004版,第299页。 ⑽[日]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页。 ⑾1994年9月8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12.html -
了解详情
的支配下,即使结果没有被避免,也属于行为人的作品,过失行为同样不是机械性因果关系。就有认识过失而言,由于情绪上高估了误以为能达到的目标,而低估 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页。 [20][日]大谷实著:《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 [21]Welzel,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34.html -
了解详情
意志的支配下,即使结果没有被避免,也属于行为人的作品,过失行为同样不是机械性因果关系。就有认识过失而言,由于情绪上高估了误以为能达到的目标,而低估 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页。 ⒇[日]大谷实著:《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 (21)Welzel,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997.html -
了解详情
。这个自从黑格尔学派以降便通行的犯罪定义{1},如今在几乎所有的刑法教科书中还可以看到,{2}当然Otto的教科书不是这样界定。{3}这种犯罪定义将 惹起都是不被容许的危险的,因此如此确定的不被容许的风险对因果关系的确认没有补充任何东西。 {43}参见Burkhardt(注脚42) S.99(10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21.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的条件理论,认为与惹起结果有关系的一切条件都具有等价值的因果关系。这种思路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刑法学大家Stubel就认为参与人具有共同的可罚 他们关于犯行支配的理论并没引起实质的影响与回应。 1939年Welzel的《刑法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犯行支配的概念才作为目的的犯行支配( final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603.html -
了解详情
( onecushion system)[33]。 (2)与环境犯罪保护法益及罪质理解之间的关系 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的这些情形,与环境犯罪的保护法益及罪质的理解之间 。 另外,在环境犯罪中,常常难以确定成为因果关系起点的行为。作为处理复合污染时的难点,自公害刑法时代以来就已指出了这一问题[43]。公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20.html -
了解详情
不报告行为以及由此形成的抽象性危险,成立该罪要求不报告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火车上捡拾枪支并控制枪支的,只能评价为非法持有枪支罪,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92页以下,等等 [32]参见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50页以下。 [33]上海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4.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借助于经验知识 根据通常的社会观念和经验知识,来把握刑法概念,是刑法学的方法论之一部分,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就是显例。危险的判断,也不能脱离经验 主张返回Feuerbach,这就是旧客观说(纯粹客观说)。 {6}参见黎宏:《刑法总论问题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60页。 {7}笔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00.html -
了解详情
是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时间间隔的犯罪,需要认定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参见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页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64]刑法第332条规定,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