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合法性的天平。 哈贝马斯对现代宪政国家提出了一个总体合理化的标准,他说这种理性的重构虽然与早先的实践理性概念(即康德的概念)有距离,但现代法律和民主 也是一种合理推动的同意的支持。[27] 笔者虽学习法哲学和公法,但有保留地赞成时下民法学者提出的民法帝国说,并将另文讨论其对于宪政的意义。正如哈贝马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14.html -
了解详情
年版,第38页。 [4]本文使用法官一词主要指古代各级官府对案件有判决权的官员,与所谓士大夫有明显区别,但由于宋代以来大多数法官来源于士大夫阶层,情理法 与实际性表达的明确界线。 [9]参见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10]佐立治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732.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人们——无论是否在一国之内——普遍同意认可的法律体系,并局限于那种对官方法的有效性有着独特影响、补充、对抗、修正甚至破坏着官方法的法律体系。”[5](p30 界定? 由此可见,民间法的概念界定是一个不太清晰的范畴。实质上,无论名称有什么不同,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区分是以国家/社会的二元模式为前提的,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4.html -
了解详情
通则》自身先调整人身关系, 后调整财产关系的实际做法矛盾, 但它毕竟承认了民法对佟柔教授意义上的人身关系的调整。作为调整这种人身关系的例证, 《 事理之性质使然。把人格权的保护说成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成果, 未免有过度忽视大量手边资料之嫌。但现代人格权保护与古代人格权保护之间存在差别: 前者允许人格利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85.html -
了解详情
能证明其没有过错的风险。寄托的举证原则起源于古代侵占诉讼,受托人占有或保管货物这一事实本身,决定了他有义务对该货物予以合理的照料。所有寄托关系都是 梁慧星著:《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 [44] 胡玉鸿:《关于“利益衡量”的几个法理问题》,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22.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部长的居正先生说:“中国向来是判例法国家,甚似英美法制度”,在民法颁布之前,“支配人民生活的,几乎全赖判例”,“司法向来已经取得创造法律之权威”, 司法党化问题》,载《中华法学杂志》第3卷)。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近代乃至现代都实行遵循先例判决的制度,那种认为“无论古老的中华法系还是近现代的司法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34.html -
了解详情
经营者的义务,力求通过强制性义务规定来保障经营者的信用行为。不难发现,无论是民法还是经济法,对主体信用的调节都主要停留在商业道德要求以及违反后追究责任的层面,而 也不受什么影响。这严重地挫伤了企业参评的积极性。评级结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使得评估徒具形式,作用难以发挥出来。3、信用档案机制。对商事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55.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他抱怨说:“经济学家中很少采取这里所发挥的观点,或者是提出什么意见能把法律制度结合到经济学里面。”[14]康芒斯从对社会经济 完善,基本法过于疏简,司法解释压过条文,立法内容有缺漏,空白点多,立法内容落后于社会实践,一些民法规范缺少其他部门法的配套支持而无法实施;从金融法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1.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与社会总体经济发展相协调,认为“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并不重要,倒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有特殊意义,通过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来实现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性不断增加,强制性规范不断增加,这已成为现代民法的两难困境。[22]尽管传统民法作了一些修改,但终究不可能以社会本位取代个体本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49.html -
了解详情
方法,是如何共同服务于一个目的的。法律行为这一概念在大陆法系各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国,民法学者基本上都接受了德国法中的法律行为理论和制度(建国后是通过原 效果的意欲意思,即法效意思。之后,萨维尼在《现代罗马法体系》第三卷将法律行为理论进一步精致化,对海瑟所揭示的意思表示这一本质部分作出了重要的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