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其缔约过失的责任应由行政机关单方面来承担,其理由在于:民事合同因违法无效产生损失时,其损失由过错方承担,也就是说,民事合同将过错作为合同无效时责任的连 2000年版,第370页。[3]参见杜景林、卢谌编:《德国债法改革<德国民法典>最新进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4]参见王泽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953.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孳息的租金归属于谁?这些问题解释起来的难度不亚于登记对抗要件主义产生的逻辑难题。 显然,登记生效要件主义并非无可挑剔,很难说它一定比交付生效+登记 3条的规定,已注册登记的内河船舶所有权转让实行登记生效要件主义。按照《德国民法典》第929a条的规定,未注册登记的海船所有权转让,如果双方当事人约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900.html -
了解详情
, S. 50; Soergel/Zeuner RdNr. 4; Bamberg-er/Roth/Spindler RdNr. 8.)。因为这种观点将抹杀《德国民法典》第830条第1款第1句和第2句的区别,出现评判上的矛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897.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思想不仅体现于任意性的合同法规范之内,而且同样体现于合同法之外的其他法律领域,从德国判例的发展情况看,尤其表现在个人资料的保护方面:既然立法者意欲保护公民个人的 2款第2项)。其亦可以因格式条款中的规定非为清趁并可以理解而产生(德国民法典新债法第307条第1款)。但由于此两种情况并不构成格式条欲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003.html -
了解详情
但判例原则上承认与《德国民法典》相同之结论(日本大正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大判)[7]。 3。债权 被继承人生前所产生的债权,包括因之 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736. [6]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71,538,472.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259.html -
了解详情
,更有利于从实质上把握环境侵权行为及其责任,防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行为的产生,及时救济环境受害人。在我国探讨构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之际,应该根据第二环境 不当得利不法行为》,有斐阁1996年版,第222页,第217页 [12]德国民法典906条第2款。 [13]日本《环境基本法》规定,公害是指伴随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250.html -
了解详情
侵权责任的问题。三、对公平责任的评论(一)否定论及其评论公平责任从一产生起,反对者就对其非议不断。反对者的主要观点有:其一,位置论,认为侵权行为法的 安全是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德国民法典》没有将公平责任作为一般条款,也正是因为公平责任缺少可操作性,其适用会对法律安全产生消极影响[2]4。上述理由有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606.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化。债权财产化独立的结果,一方面是债权非人格化倾向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全部财产担保化的倾向①。非人格化债权需要的无限提高和从全部财产引出尽可能 通知后应如何清偿债务,各国立法不一。对于在清偿期届满④前给付的,《德国民法典》第1281条规定:债务人只能向质权人和债权人共同清偿。质权人和债权人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412.html -
了解详情
仅凭上述考察,就认为人格权不是民事权利而是宪法权利是不充分的。早期法国民法典之所以没有对人格权加以规 定,是因为此时以维护人格尊严思想为基础的人格权概念尚未 阻碍着一条保护人格的一般性法律规定的产生。21也正因为这些难题,偏好抽象的德国人难以抽象出人格权,因为德国民法典的编纂者关注的不仅是概念的抽象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44.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实践中来看,采用结果不法说或者行为不法说并没有产生判决结果上的差异,这也是《德国民法典》在饱受实践冲击后,仍然坚持结果不法说的原因 www.civillaw.com.cn 于2008年4月3日访问。 [7] 刘文杰著:《论德国侵权法中的不法性》,载www.cnki.net于2008年4月3日访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