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作为是刑法理论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刑事责任理论的研究和我国刑法理论的繁荣息息相关,经历了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不 。另外还有学者专门对伤害未遂的刑事责任进行了探讨。有学者指共同犯罪刑事责任的基础是共犯人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各犯罪人应当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32.html -
了解详情
德国学者围绕着间接正犯研究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实行着手问题,其中的一些主张存在实行着手的认定过于推迟或提前的问题。利用者说在利用有故意的工具的情况下, 理论中的共谋共同正犯理论总的来说亦不具有借鉴的意义。 如前所述,我国有学者主张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自己开始实施组织行为之时为着手的时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25.html -
了解详情
间接正犯的错误情况,同样值得研究。笔者谨就以下三种错误情况作简要论述:1、幕后操纵者错误地认为,直接行为人具备犯罪故意或是有责任能力的,而事实上后者 和广大国民法律素养良莠不齐,本着务实的科学态度,刑法典对间接正犯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应尽量作出详实和明确的规定。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事先预知刑法保护什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853.html -
了解详情
计算的基础。这就好比对一个在构成要件中对同意的立场表述模糊的罪名(比如故意伤害罪),首先假设构成要件成立,法益受到侵害,然后再到违法性阶段解决一样, 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框架来撰写的《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一书中,对于被害人同意的体系性地位问题基本没有涉及。 [28] 黎宏:被害人承诺问题研究,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16.html -
了解详情
集中体现,处理不好会造成许多家庭的危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区近五年来青少年犯罪 犯罪案件70起 其中:抢劫26起,占37.1%;盗窃 14起,占20%;故意伤害10起,占14.3%.共有未成年人150人 其中:14岁2人,占1.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24.html -
了解详情
这到底是美国军方有关保密人员的信息渎职,还是美国有关方面(也许是政界或军界)故意制造的针对伊拉克的信息恐吓?或者有可能根本上就是一种针对伊拉克(以及所有反 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关于网络犯罪的研究中,论者也很重视其中的信息犯罪问题。可以说,信息犯罪与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紧密相连。正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9.html -
了解详情
的单位的范围一般不准确定。但什么样的自然人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因为法律对诬陷的对象未作任何限制,所以,诬陷的对象 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单位或者个人告发,诽谤罪则是将捏造的事实公然在社会上予以扩散。(3)主观方面犯罪故意的内容和目的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是明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23.html -
了解详情
为犯罪过失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将出于犯罪故意而造成的重大劳动安全事故作为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或其他的故意犯罪处理,既有利于切实贯彻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 而存在事故隐患的情况造成的,就符合本罪这方面的客观构成要素。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即单位本来就没有装备劳动安全设施从而使从事某项劳动存在发生伤亡事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75.html -
了解详情
即把犯罪放在什么背景和关系中认识,是个重要的问题。犯罪学对犯罪的研究,可以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也可以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可以从个体行为角度进行, 理论上的探讨早已有了一致的共识,即安乐死本质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等同于故意杀人罪,而且我国司法实践上也是以这种行为不具有显著的社会危害性为由,认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21.html -
了解详情
第79条第7款也规定,被判刑人实施过失犯罪,则关于撤销假释或保留假释的问题由法院决;被判刑人实施故意犯罪,则法院应根据本法典第70条规定的规则 堂联合出版1997年版,第478页。[16]赵秉志主编:《海峡两岸刑法总论比较研究》(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11页。[17]参见陈忠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