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随意和擅断。在刑法分则规定的每一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中,既有犯罪客体、对象、行为、危害结果、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客观要件,又有 相同的罪名,则不构成牵连犯。例如入户抢劫,抢劫是目的行为,入户是方法行为,但刑法把入户抢劫规定为加重抢劫罪构成的条件之一,因而只能按加重抢劫罪论处,法律规定将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56.html -
了解详情
从贯彻责任主义、防止处罚范围不正当扩大的观点出发,多采用相当因果关系说或条件说。 我国刑法在总则中并未设立结果加重犯的一般处理规定。因此对结果 本质 关于结果加重犯的本质,存在如下学说: 1. 单一形态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结果加重犯是刑法规定的一种特殊犯罪类型,它主要由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的两者结合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08.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参与杀人,只是利用了被害人不能抵抗的状态,其行为与杀人结果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在伤害致死罪、强奸致死罪、抢劫致死罪等结果加重犯中,如果不 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451 - 454页。 〔31〕张明楷:《刑法学》(第3版)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32〕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48.html -
了解详情
科学地说明刑事责任存在的合理性并解决认定刑事责任存在和程度的依据,从而实现刑法理论界关于刑事责任根据研究的目的,结束关于刑事责任根据长期争论的状态{18}。 ( J).政法论坛,1991,(5):714. {9}龚明礼.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J).社会科学,1983,(2):5256. {1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03.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理解。 (二)教唆犯犯罪未遂 由于对教唆犯性质认定不同,教唆犯未遂问题在刑法理论界争议颇多。共犯从属性说认为教唆未遂即实行未遂;共犯独立性 独立性说论者认为教唆行为独立与危害结果发生直接因果关系,因此教唆犯中止构成要求教唆人停止实施教唆行为即可。 我国刑法理论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认为教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2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个别情形也可以是间接的,如虐待行为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不具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某种重结果,不能够成立结果加重犯。 加重结果是结果加重犯构成 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364-365页。 ○16[台]林山田:《刑法特论》,三民书局1995年版,第23页。 ○17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91.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理解。 (二)教唆犯犯罪未遂 由于对教唆犯性质认定不同,教唆犯未遂问题在刑法理论界争议颇多。共犯从属性说认为教唆未遂即实行未遂;共犯独立性 独立性说论者认为教唆行为独立与危害结果发生直接因果关系,因此教唆犯中止构成要求教唆人停止实施教唆行为即可。 我国刑法理论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刑事责任原则,认为教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709.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第25条第2款关于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规定就是一个证明。只不过,我国刑法对共同过失犯罪人不以传统的共同犯罪(即共同故意犯罪)论处罢了。④ 二、各国共同过失 联系观念为标准,判断行为与结果之间客观存在的必要条件能否成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同时,在支持相当因果关系说的理论与实践中,在对相当性的判断标准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48.html -
了解详情
具体构成要件的立法技术、立法习惯以及在立法者看来的必要性等因素有关。例如,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的各种行为只规定了故意杀人罪一个类型,但世界其他主要国家或地区更为 日高的见解,只有在由于不作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导致向着侵害法益方向发展的因果关系情形中,也就是在不作为行为人的原因设定场合下,才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100.html -
了解详情
on Law ofTorts, Hornbook Series StudentEdi-tion, WestPublishingCo. St. Pau.l, Minn. 1984, p284.)。 法规目的说是作为对相当因果关系的批判者、替代者的形象出现的(也有学者认为法规目的说不是因果关系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8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