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为均已构成职务侵占罪,且属共同犯罪;被告人王松倩明知是赃物而予以收购,其行为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和罪名成立。本案在 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5、《刑法》第七十三条第二款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 ...
//www.110.com/panli/panli_98942.html -
了解详情
;知情不举,我国刑法没有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对于知情不举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但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三、包庇、窝藏罪相邻罪名的区分与适用 无辜的人,(4)客观表现形式上看:包庇行为的实施不涉及到利用行为人的职务之便的问题;而循私枉法行为的实施,则须利用行为人自己直接办理或者主管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年《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均没有规定此罪名。从1997年刑法实施后的司法实践看,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用 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如果客户并未同意,或者根本不知情,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违背客户意愿将客户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的行为,则属于挪用公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81.html -
了解详情
职务侵占罪。公诉机关指控的部分事实清楚,提供的证据确实、充分,但指控的罪名不当。经当庭质证,其中八被告人所在单位系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下属三级单位,属 罪,而不应定性为贪污罪或盗窃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 ...
//www.110.com/panli/panli_31456.html -
了解详情
依法应对其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黄元海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指控罪名不当,应予纠正。被告人邓泽平明知是犯罪所得的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所说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其职责范围内主管、经手、管理本单位财物的 ...
//www.110.com/panli/panli_16947.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仅是客户的一般身份资料和手机号码等静态信息,还有他们利用自己处于特殊岗位的职务便利和技术特长,向他人提供和出售的用户通话清单、通话内容甚至手机定位等动态 》,载《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5日。 [12]杜晓:《刑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应常态化》,载《法制日报》,2012年5月7日。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147.html -
了解详情
只有出现刑法规定的结果或具备刑法规定的情节,才由侵权升格为犯罪,刑事责任不由行为实行时的程度所决定,而取决于侵权救济的效果。典型罪名如下: (1)过失 单位、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以及个人劳务关系的雇主,对单位职工或雇员因职务行为致人损害的,由单位或雇主承担侵权责任或补充责任。[10]对此侵权法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119.html -
了解详情
株洲市芦淞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刘X、唐XX犯职务侵占罪的罪名成立。被告人刘X、唐XX共同故意实施犯罪,是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刘X起主要作用,是主犯 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之规定;对被告人唐XX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十七条、第 ...
//www.110.com/panli/panli_42355692.html -
了解详情
较大,其行为侵犯了国有财产所有权,已构成职务侵占罪,且系共同犯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被告人周小虎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从犯,应当从轻处罚。 张永平 人民陪审员薛伟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书记员尤杰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 ...
//www.110.com/panli/panli_38046937.html -
了解详情
贪污罪的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要件、如何准确界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成为准确适这一罪名的关键所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必须是以职务为前提和基础。《现代汉语词典》将职务 便,不仅混淆了两者概念内在的区别,也从根本上违背了刑法规定利用职务之便构成犯罪是限定性意图。对于职务内涵的理解,既不能与职权、公务画等号,从而导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61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