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查明了案件事实以及原审判决是否根据查明的案件事实作出了正确的定罪量刑,而很少关注暗含在案件中的有可能对以后的刑事案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8页。 [19]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页。 [20]当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916.html -
了解详情
开庭审理,作出判决。 6.对于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失或者被告人的赔偿能力一时难以确定,以及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因故不能到庭等案件,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 对法律依据不仅应当引用刑法的有关规定,而且应当引用民法的有关规定。 (四)判决结果 除写明被告人构成了何罪,应受何种刑罚处罚或者免予刑罚处罚,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294.html -
了解详情
发文制定有关规定:2003年北京市政法委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北京市政法机关办理轻伤害案件工作研讨会纪要》;2004年7月,浙江省高级法院、浙江省检察院和浙江省公安厅联合 积压,更大程度上是刑事案件的多次重复:依据相关的司法实践经验可得,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而上诉或者检察机关不服一审判决而抗诉的现象并不鲜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829.html -
了解详情
这些评论或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干扰、干预甚至破坏了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刑事司法活动要主动接受舆论监督,但决不能受其控制。这首先需要进一步提高法官的 极度痛恨,而信息来源又方便迅捷的互联网时代,对贪污、受贿等刑事案件作出较大差别的判决,必然会触痛公众神经,进而会因为罪犯的特殊身份背景作出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207.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另一方面需要各级法院统一精神,摒弃量刑上的地方主义。 2、保证刑事审判效率的措施 第 一,建立庭前预审法官制度。预审法官制度起源于法国,1808年 90%的刑事案件都是以辩诉交易结 案的。由于控辩双方庭审前已经达成一致,不需要在法庭调查和辩论上花太多时间,而且双方很少在判决之后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691.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审复审法院决定而恶化被判刑人的状 况,不允许对无罪判决或法院关于终止刑事案件的裁定或裁决进行复审。第413条规定,对被告不利的复审必须 有申请再审的权利,但是否再审由人民法院决定。 3赋予当事人再审申请人地位 我国《刑事诉讼法》仅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诉,未规定当事人为审判监督程序申请人。关于再审申请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26.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控诉职能制约审判职能,表现在:(一)不告不理。法院无权自行受理 刑事案件,必须等待检察院提起公诉,诉讼程序由检察院的追诉行为开始,法院不再作为追诉 第三方的法院来决定刑罚,才能保证刑罚适用的公正性,才能使被告人和社会公众认同判决结果的公正性,才能使刑罚的威摄和预防 功能得以发挥。同理,刑罚执行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84.html -
了解详情
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可见,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应只限于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行为侵犯和财物被犯罪行为损毁而 对于司法实践影响较深。《解释》第89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16.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到了审理阶段,则分情况处理。(1)符合附带民事诉讼规定的,可以在刑事案件处理的同时一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不用走追赃程序;(2)不符合附带民事 以此确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并进而判断是否需要变更罪名。第一次开庭是为了确保未经人民法院判决任何人不得被认定为有罪。第一次开庭是确定被告人有罪无罪的前提,也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36.html -
了解详情
应然之间出现巨大反差,导致民事赔偿请求很难实现。 二、冲突与协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效益分析 理性地研究法律,当前的主宰者或许还是白纸黑字的研究者, 如果决定受理的,可以按照被害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按照民事证据规则依法判决,没必要等到刑事案件审理或审理终结以后,这样被害人的程序选择权才不会形同虚设,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