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改造,不能防止其重新犯罪,所以不能适用缓刑。 二、缓刑制度的正确执行 缓刑制度是我国长期以来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中行之有效的基本刑事政策,也是多年来司法实践 效力之日起开始计算。因此,对宣判前关押的罪犯,在宣判后予以释放,即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不应再继续关押。虽然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缓刑的期限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95.html -
了解详情
公安机关的监督效果并不明显。从长远来看,欲改变这种状况应对我国的司法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或者在制度上有突破性改进。目前,检察机关应把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充分 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聘请律师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02.html -
了解详情
考核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安排安置帮教。 社区服刑人员涉嫌重新犯罪的,在刑拘未决、取保候审期间刑期届满的,暂不作出宣告,待处理结果确定之后,判决有罪的, 价值导向趋于一致,使评估的职能类同于办案职能,而这或许并不应该成为我国审前评估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事实上,至少在未成年人案件中,从准确适用法律的角度出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23.html -
了解详情
的自首制度旨在通过鼓励犯罪人自动投案,一方面有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与审判,另一方面促使犯罪人悔过自新,不再继续作案。第一,被告人严某从第一次主动投案被取保候审回家 他有悔罪诚意。综合上述两点来分析,被告人严某第二次主动投案符合我国自首制度的精神要旨的。 其次,刑法规定的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731.html -
了解详情
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逮捕必要性要件,其含义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逮捕必要性要件规定细致的客观 在刑事司法中不仅要体现国家意志,还应该体现受害人的利益需求。和解不捕制度为这种需求提供了一个社会空间。 (二)在保障被害人权利的同时,有利于犯罪人重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49.html -
了解详情
有可能虚假,如有些办案机关承诺改善羁押期间犯罪嫌疑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或者许诺对其取保候审等,而犯罪嫌疑人为了尽早摆脱被羁押期间的困境,也有可能作虚假供述 证据排除之列,因此,扩大了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正如上文所述,这是我国证据制度史上的历史性突破。其二,相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60.html -
了解详情
的自首制度旨在通过鼓励犯罪人自动投案,一方面有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与审判,另一方面促使犯罪人悔过自新,不再继续作案。第一,被告人严某从第一次主动投案被取保候审回家 他有悔罪诚意。综合上述两点来分析,被告人严某第二次主动投案符合我国自首制度的精神要旨的。 其次,刑法规定的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119.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存在着不同学说和制度。有学者主张国际法优于国内法,认为国际条约是国家法律的渊源之一,国际条约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不属于我国国内法的范畴。但就其 条件:一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二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三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刑事诉讼法第60条)。(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10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事实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自首犯危险性的减小。正确适用自首制度,可以鼓励和引导犯罪人自动投案,改过自新,使刑罚目的的实现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因 自首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强制措施主要包括:拘传、拘留、逮捕、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五种。采取强制措施是对公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383.html -
了解详情
依拙见,其根本原因便在于中国形事程序缺乏刚性,未适用相对严格的程序无效制度。刑事诉讼法对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及审判人员的权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师 1996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权利,尤其是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这显示出立法者对居高不下的未决羁押状况的关注。但在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8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