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过规范的完善,需探讨删去必然故意的规定,完善犯罪过失的规定,改进关于刑法上认识错误的规定;关于行为规范的改进,宜注意明确规定不作为犯与作为犯 澳门刑法典总则的制约,容易造成刑罚权的滥用。[14] 其实,澳门刑法典在此规定上仿效了1982年葡萄牙刑法典的相应规定,而葡萄牙立法者后来充分注意到了上述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46.html -
了解详情
年7月26日晚上10时许,邓某趁夜深人静之机,偷偷牵走某甲院坝边麻柳树上拴的耕牛。邓某以为这头耕牛是某甲的,其实,这头牛是邓某的邻居某 客观上盗窃了某丙和某丁共同所有的耕牛这种行为人主观上对决定其行为性质及刑事责任的有关事实情况的错误理解,就是刑法理论上的刑法上认识错误中的一种:对象认识错误。本案邓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55.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道德可责性。由于在古代大多数犯罪行为本身就是罪恶的,所以以上对法律错误不可辩护的反对理由对古代意义不大,然而现代社会立法机关规定出许多法定犯罪 故意的内容是否包括行为人对行为的违法性认识,进而表现为违法性认识错误能否成为减轻刑事责任的依据。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是刑法理论上的两大主要学术流派,他们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68.html -
了解详情
道德可责性”。由于在古代大多数犯罪行为本身就是罪恶的,所以以上对“法律错误不可辩护”的反对理由对古代意义不大,然而现代社会立法机关规定出许多“法定犯罪 的内容是否包括行为人对行为的违法性认识,进而表现为违法性认识错误能否成为减轻刑事责任的依据。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是刑法理论上的两大主要学术流派,他们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34.html -
了解详情
或公民合法权益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犯罪故意是刑法规定的罪过主要形式之一。根据刑事法律理论,成立犯罪故意必须具有两方面要素:在 认识错误也不是阻碍国家犯罪成立的消极因素,法律上认识错误也不是不成立国家犯罪的理由。 参考书目: 《刑法学》陈兴良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犯罪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 犯罪的主观要件就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按照我国刑法第11、12和13条的规定,我国法律是不承认“客观归罪” 的。就是说,行为人 结合上划分清楚,防止差误。 四、刑法上的错误 所谓刑法上的错误,实际上是指刑法认识上的错误,它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和事实情况的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5.html -
了解详情
魅,因为长期以来认为事实可以被涵摄在法律概念之下的观念,已经极大地束缚了我们认识事实所需要的开放性的性格。诚然,我们的法律需要一定客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但是法律 其根源恐怕不是仅仅从人们对于法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可以解决的。笔者拟以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来分析这个问题。 让我们先看两个例子。例一,甲男在明知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908.html -
了解详情
中高某不知道实情,即赵某不欠陈某货款,他以为有债务债权关系,属于主观上认识错误,因此高某不构成绑架罪,只构成非法拘禁罪。李某不知道赵某被绑架, 被告人,这正是抢劫性勒索与典型抢劫罪不完全相同的地方。但是我认为,抢劫性勒索在我国刑法上应当按照抢劫罪来定性,它不是典型的抢劫,但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抢劫。将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76.html -
了解详情
将犯罪主观方面的理论议题列为犯罪故意、犯罪过失、意外事件、犯罪目的、犯罪动机、认识错误,而犯罪构成的主观要素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等,并且仅为 特定目的、特定动机、特定明知、排除特定目的、适法行为的期待可能性、缺乏刑法上的错误等要素。其中,责任故意或责任过失是各种具体犯罪所共有的主观评价要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97.html -
了解详情
范畴,因此在判处刑罚时,应当考量行为人当时的客观情况、行为的内心诱因,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可宽肴性,如果行为虽然构成犯罪,但具备期待可能性减弱的事由,可以 中,以可原谅的原因所表现的期待不可能性的特殊事由包括:不可避免的对刑法的认识错误(《意大利刑法典》第5条;意大利宪法法院1988年第364号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