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即时的交付来完成彼此所有权的让渡。因此,在绝大部分交易中,单纯的合意并不能产生法律的拘束力。早期罗马法中,交易的法律形式主要表现为要式买卖( 下位概念。因此,讨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问题必须与其法律行为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考虑。德国民法典的立法理由书指出:“就常规而言,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为同义之表达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84.html -
了解详情
、日本等国民法采限制主义立法模式,即规定非经出租人同意,承租人不得转租。《德国民法典》第549条第1项规定:“承租人非经出租人允许,不得将租赁物转让于第 日本民法典》601条对租赁所下定义来看,其认为租赁合同的本质也是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种债权债务契约,这与买卖契约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是契约所涉内容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30.html -
了解详情
成立的主张。如果合同一方当事人否认合同存在而不履行合同的,即适用定金罚则。《德国民法典》第336条明确规定,“订立契约时,如以少量物件作为定金,此物件视为 所不具有的属性。保证人只有在债务人届期不履行合同时,他的保证责任才可能产生,这时有给付行为,在此之前,保证人不负如何给付义务。抵押担保以合意+登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33.html -
了解详情
相悖的处分行为是绝对无效;但保全债权请求权的预备登记仅为所保护的权利人产生相对的效力,因此在侵害预备登记权利人权利的限度内,相悖的处分行为是无效 请求权的预备登记,则等于使破产管理人不得不设定新的权利。正是基于上述理由,德国民法典第二草案用异议登记制度替代以前的保全物权的预告登记制度,保全债权请求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28.html -
了解详情
三部合同法也肯定了裁判自由。〔45〕根据选择裁判自由,当事人选择仲裁并服从由此产生的裁定,都是在“服从自己”,其间蕴涵着私法自治的理念。因此,根据私法自治 罗马法原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628页。〔39〕参见《德国民法典》第346条,《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209条,我国《经济合同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5.html -
了解详情
幻想。相反的,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行。……这一法典(指拿破仑法典) 不统一的,当俾斯麦完成全德的政治统一后,势必要求法制上的大一统,所以德国民法典的问世实际上也是肩负着帝国法律统一的使命的。也许有人会说,十九世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2.html -
了解详情
的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立法认为,所有权是指动与不动之“物”的所有权。《德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的物,仅指有体物。”严格依照法典条文的 的分裂与再统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及社会的信息化等,所有这些都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民法作为调整与政治国家对立的市民社会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08.html -
了解详情
在一起)等等;二是具有新内容的合同的产生,如旅游合同,这是二十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的合同。德国民法典就规定了这一合同形式[19].它既不属于 干预私人经济关系的法律,这时希特勒实行这种法律再也不能叫做“战争经济法”。所以,在德国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用来称呼这套法律,叫做“经济法”,“经济法”的名称就是这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02.html -
了解详情
的通过法律秩序力图实现的目标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13]正是这种价值观念及其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才使英国学者梅因得出了“从身份到契约”的历史发展 先于一切而自由存在以后,基于合意而产生的契约自然也就有了与生俱来的权利-意思自治、契约自由。1896年,《德国民法典》的最终颁布标志着以意思自治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87.html -
了解详情
在具体的情况下为维护公正而允许当事人变更合同。〔3〕(P262—267)《德国民法典》只在第242条规定了债务履行的诚实信用原则,此外别无情势变更 通过功能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原则在适用范围、适用方法和两者产生的客观结果方面均有所不同。首先,不可抗力显然要比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范围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