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犯罪未遂;若能证明,二者皆是主动放弃犯罪,且未发生法定危害结果的,二者都成立犯罪中止。 在教唆者独立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则以教唆行为实施完毕为既 行为,彼此联系,紧密配合,互为条件,都是整个共同犯罪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唆犯的定罪量刑按共同犯罪的相关规则处理,教唆犯的既遂与未遂取决于被教唆者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8.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差异,催告次数标准更具有灵活性,但也不容易操作。 前面已指出,以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作为恶意透支犯罪的条件存在弊端,但这不是说该条件对那些 局面:有的信用卡透支限额为200元,则恶意透支1,00 0元(200元5)的即构成犯罪,有的信用卡透支限额为5,000元,则恶意透支25,000元(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97.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原因设定阶段具有刑事责任,但在致果行为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形。对于原因自由行为人通说认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2)因果关系,指行为与 都是行为成立犯罪的条件,因而也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依据之一。如果缺少了这些条件,对有关人员就不能以这些犯罪追究责任。 四、不同的犯罪构成在保障人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88.html -
了解详情
还只是表露犯意,基本上仍属于主观的范畴,行为人还没有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这一基本属性以及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的要求,我国刑法不承认单纯 客观上已不具备继续进行和完成抢劫犯罪的条件,但行为人确实不了解这种客观情况,行为人自认为可能继续进行和完成抢劫犯罪,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自动放弃抢劫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7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构成,将它与刑法分则的刑事法律规范的处理部分等同起来。[53]而前苏联刑法主流的观点认为,犯罪构成是构成犯罪的要素及其要件的体系(总和),并不认同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规定恰恰有利于明确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条件及适用标准。从刑法的规定看,有关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紧急避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41.html -
了解详情
形态的讨论中使用结果犯这一术语,则是指在已经构成犯罪的前提下确定犯罪属于何种形态的问题,是在犯罪的形态层面上理解概念为了同前一概念区别,可表述为形态 来判断的,即使刑法分则条文明确将某种危害结果规定为某种具体犯罪的客观条件,如贪污罪、受贿罪、盗窃罪(数额较大的场合)等,但在逻辑上、甚至在司法实务中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11.html -
了解详情
形态的讨论中使用结果犯这一术语,则是指在已经构成犯罪的前提下确定犯罪属于何种形态的问题,是在犯罪的形态层面上理解概念为了同前一概念区别,可表述为形态 来判断的,即使刑法分则条文明确将某种危害结果规定为某种具体犯罪的客观条件,如贪污罪、受贿罪、盗窃罪(数额较大的场合)等,但在逻辑上、甚至在司法实务中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38.html -
了解详情
明确性原则。明确性原则(priciple of definiteness)一般是指:刑事不法行为之法律条件及其法律效果之种类与程度之规定务必力求明确性,含糊不清与模棱两可之规定 具体规定情节犯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察: 1.从情节的性质看。情节犯中的情节,是其构成犯罪的一个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1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构成,将它与刑法分则的刑事法律规范的处理部分等同起来。[53]而前苏联刑法主流的观点认为,犯罪构成是构成犯罪的要素及其要件的体系(总和),并不认同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规定恰恰有利于明确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条件及适用标准。从刑法的规定看,有关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紧急避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00.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能,构成犯罪的应当属于行为的犯罪化问题。这主要是指两种情形:一是在实施 聚众斗殴犯罪过程中,因不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聚众斗殴罪犯罪主体条件要求的 过限行为,对首要分子不得转化定罪。 二是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同为实行犯的情形。即首要分子不仅实施了组织、策划、 指挥以及聚众行为,而且与其他积极参加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