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确实、充分指实体法事实的证明标准。例如,有学者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对刑事案件定案时认定有罪的证明标准,不是在诉讼一开始 审判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由人民法院灵活掌握酌情适用的情节。[69]有人认为,酌定情节是虽未明文规定但实际认可,而由审判机关具体掌握,酌情适用的量刑情节[70] 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76.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对故意杀人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 范畴,以得出一个更为符合刑罚目的或刑事政策目标的量刑结论。[29] 教义学模式追求的是死刑案件处理过程中的法律条文主义与法律形式主义价值,这正好契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069.html -
了解详情
大部分集中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检察院、法院认识不一致的案件中。我国刑法中许多罪名的量刑幅度很大,畸轻畸重的标准难以确定,检察院、法院在认识上往往差距较 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性文件的相关规定也对刑事二审抗诉的标准和条件作了进一步的细化或阐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0883.html -
了解详情
大部分集中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检察院、法院认识不一致的案件中。我国刑法中许多罪名的量刑幅度很大,畸轻畸重的标准难以确定,检察院、法院在认识上往往差距较 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性文件的相关规定也对刑事二审抗诉的标准和条件作了进一步的细化或阐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408.html -
了解详情
大部分集中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检察院、法院认识不一致的案件中。我国刑法中许多罪名的量刑幅度很大,畸轻畸重的标准难以确定,检察院、法院在认识上往往差距较 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性文件的相关规定也对刑事二审抗诉的标准和条件作了进一步的细化或阐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857.html -
了解详情
大部分集中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检察院、法院认识不一致的案件中。我国刑法中许多罪名的量刑幅度很大,畸轻畸重的标准难以确定,检察院、法院在认识上往往差距较 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性文件的相关规定也对刑事二审抗诉的标准和条件作了进一步的细化或阐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055.html -
了解详情
大部分集中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检察院、法院认识不一致的案件中。我国刑法中许多罪名的量刑幅度很大,畸轻畸重的标准难以确定,检察院、法院在认识上往往差距较 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性文件的相关规定也对刑事二审抗诉的标准和条件作了进一步的细化或阐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152.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市第一、第二中级法院,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各区、县法院 动机、次数、手段、后果等因素,依法确定应当判处的刑罚。 一、对抢劫犯罪。应当按照下列标准确定量刑起点: 1.抢劫一次,致一人轻伤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593.html -
了解详情
大部分集中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检察院、法院认识不一致的案件中。我国刑法中许多罪名的量刑幅度很大,畸轻畸重的标准难以确定,检察院、法院在认识上往往差距较 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性文件的相关规定也对刑事二审抗诉的标准和条件作了进一步的细化或阐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54.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方式的依据。进言之,不同种类的量刑情节在内容和性质上可能属于犯罪的某个方面,但其对行为人的罪行是否符合死刑适用标准的揭示和说明却并不是单一的,因而 年我国十大典型刑事案件评析》,载《刑事法判解研究》第16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32]参见彭新林:《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4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