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题。法律只能涉及那些构成这个现实世界每一个自然人的属性问题,所以法律只能规定现世的生活。正因为此,在理性法的观念中人只能是介于出生和死亡之间 依旧在于提供适用或不适用民法之标准:有权利能力者,适用民法,无权利能力者,不适用民法。目的既然如此单纯,则于民法总则中径予规定适用(主体)之范围,同样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81.html -
了解详情
的请求权。区分物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人格权上的请求权以及身份权上的请求权为民法基本理论。[10] 此种区分实与民法典的结构设计以及权利保护型诉讼方式密切相关。 3,郑成思书。 [9]在已公布的物权法草案中规定了物权请求权。 [10]参见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2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59.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就只余债权行为。这样一来法律行为作为总则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只规定债权行为就显得无意义了。又因为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总则的核心内容,没有法律行为的支持 ,物权行为是对法律行为依其法律效果进行分类的逻辑上的必然结果。 纵观我国民法学者否定物权行为存在的理由,几乎全部集中在对物权行为独立性、无因性理论的攻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45.html -
了解详情
均为社会本位之体现。这些问题已超出本文论述范围,有待进一步深究。 注释: [①]梁彗星:《民法总论》,157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②]德民所首创的分编体例中已包含有这样的立法思想:民法总则的规定对于一切民事活动和民事关系具有普遍的适用力:而其分则各篇规定适用于特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08.html -
了解详情
也不随同消灭,即权利人仍可以要求重新建筑,但前提是在原定期限内。这样规定从实际上赋予了权利人等同于土地所有权的权利或称相似所有权的权利,[28]从而更有助于 式《论民事权利体系》载《法学研究》 1996年第2期 [3王泽鉴著《民法总则》(增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0页 [4]文正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66.html -
了解详情
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商法规则的运用也离不开民法总则中的内容。如《日本商法典》第1条规定:关于商事,本法无规定者,适用商习惯法,无商 夫所说,整个西方的现代都是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朱晓喆:《现代民法科学的历史起源-以人文主义法学为中心》,载中国私法网www.privatelaw.com.cn.)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40.html -
了解详情
了公有财产特殊保护的原则,采取了合法财产一体保护原则。 在1986年制订的《民法通则》总则中,规定了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这就是第73条规定。 权利的变革给予宽松的环境,而不是在民法典中强化它。 很多专家认为,规定所有权类型的最佳方法,就是按照所有权的客体进行划分,分为不动产所有权、动产所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22.html -
了解详情
了形象权保护的内容。在其第四章第三节就以形象权为题,规定:为了商业目的而盗取他人姓名(肖像)或其它身份标记用来宣传使用者的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3] 转引自[台]陈民。论人格权[A].郑玉波主编。民法总则论文选辑(上)[C].台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 [4] See Hans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20.html -
了解详情
、赠与、抵销、抛弃或继承,民法总则的法律行为、代理、时效、期间、期日等制度不能适用于人格权,非基于法律规定,不得予以限制。既然如此,作为绝对 和保护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自由权、信用权、贞操权等具体人格权,且没有规定一般人格权,因而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格权保护体系。随后,德国战后基本法创设了一般人格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489.html -
了解详情
〔9〕吴汉东。财产权客体制度论以无形财产权客体为主要研究对象[J].法商研究,2000,(4)。 〔10〕郑玉波。民法总则[M].台北:1959.186-187. 〔11〕See Vinding,Kruse,The Right of Property,p。120.转引自王利明。物权法论(修订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2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