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支与恶意透支的重要标准。如何认定恶意透支犯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笔者认为,应当结合持卡人的客观行为及其他主客观因素综合加以认定。在此,存在一个通过 ”作为唯一条件,(注: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审理利用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年4月20日)和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09.html -
了解详情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0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这也是职务侵占罪的法律渊源之一。 此外 对内承担责任。因此,两者的法律地位是不一致的。而且,在犯罪客体的认定上,只能以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社会关系为依据。所以,职务侵占罪的客体就是公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1.html -
了解详情
密切的人如何认定?刑事立法并没有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关系密切这一概念的模糊性对司法实践中具体行为主体的认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贿赂犯罪相关 承办某项公共事务的职权及其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最高院2003年《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L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作出扩大解释,不仅包括利用本人职务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217.html -
了解详情
对同一宗毒品,被告人可能实施了两种以上犯罪行为,但相应证据只能认定其中一种行为,认定其他行为的证据不够充分的,如何定罪?《纪要》总结了司法实践中的 犯的条款从重处罚,主要是考虑到这样规定符合刑法的规定,体现了从严惩治毒品犯罪的立法精神和刑事政策,而且有利于羁押部门掌握罪犯的情况,从而避免对同时构成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075.html -
了解详情
并列的五种入罪标准之一。《刑法修正案(八)》施行以来,对于携带凶器盗窃如何认定,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不少的疑义。2013年4月2日《 解释》的表述过于狭窄,如果行为人坚称是出于实施一般违法行为并非犯罪行为的目的而携带器械,可能会给司法认定带来困难。 3.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理解。相比《抢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447.html -
了解详情
用既包括合法、营利性用途,也包括非法用途。当行为人将所挪款项用于犯罪活动时,能否将该犯罪行为一并由挪用公款罪评价?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挪用公款罪只能处罚挪 17日第6版。 [4]参见《第585号蒋勇、唐薇受贿案:如何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与特定关系人共同受贿行为?》,载《刑事审判参考》(第68辑),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179.html -
了解详情
,即如何理解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行为人与本犯行为人的“事前通谋”,如何认定“事前通谋”?刑法第312条关于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规定与刑法第 拢证明抒为人之间形成了事前通谋,就不能认定行为人就实施本犯行为之后继而实施赃物犯罪行为形成事前通谋,从而不能认定实么赃物松罪行为的行为人构成本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63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是,为了防止司法人员在犯罪认定过程中的擅权行为,立法应当对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提供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我国现行刑事立法 公安机关在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不仅要查清包括集资赃款数额在内的犯罪事实,还要负责追缴赃款,以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发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375.html -
了解详情
一是如何正确区分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二是如何认定共同犯罪;三是如何正确理解和认定紧急避险。(一)关于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 去派出所的故意,但对于撞车死人的后果是一种过失,若无其他两个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被告人毛运新是自信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的,因而被告人毛运新预见到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077.html -
了解详情
猖狂的举动已经对被害人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强制作用,既然如此则已经说明是胁迫。认定构成抢劫罪的立法依据,与其说是刑法第263条,还不如说在聚众打砸抢情况下依据第 的社会价值观与规范认知虽然尚不完全,但对明显违背社会价值与法律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性质是具有辨别认知能力的。虽然该年龄阶段人不能成为盗窃、诈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266.html -
了解详情